需求分析模型:流程、行为、模式
面向流程建模
- 表示数据对象在系统中移动时的转换方式
- 数据流程图(DFD)是其使用的图表形式。
- 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老派”的方法,但仍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系统视图 ,应将其用于补充其他分析模型元素。
DFD指导原则
- 所有图标必须用有意义的名称标记
- DFD的演化经历了许多不同层次
- 始终从环境层DFD(也称为第0层)开始
- 始终在第0层显示外部实体
- 始终标记数据流箭头
- 不表示过程逻辑
创建一个DFD
- 查看用户场景和/或数据模型以分离出数据对象,并使用语法分析来确 定“操作”
- 确定外部实体(数据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 创建0级DFD
- 写一个描述转变的文字描述
- 解析以确定下一级转换
- “平衡”流以保持数据流连续性
- 开发1级DFD
- 使用1:5(近似值)的扩展比例
- 每个处理都会得到细化,直到它只做一件事
- 随着层级的增加,扩展比例降低
- 大多数系统需要3到7个级别才能获得足够的数据流模型
- 单个数据流(箭头)可以随着级别的增加而扩展(数据字典提供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