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思维
一、什么是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是什么?对于第一次听到这一概念的读者来说恐怕很难说出来,但只要稍有涉及,就会发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都在使用设计思维,并且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们要跳出传统的创新思维模式,加大设计思维的使用。
首先,我想先列举一个鲁老师提出的例子。许多家长都热衷于逛超市,但对于他们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担心孩子独自在家,所以他们往往带上自己的孩子,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有时并不愿意坐在手推车上,并且也会对逛超市感到不耐烦。那么对超市管理者来说,这就变成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那么该如何解决呢?鲁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能不能在超市里面建立一个游乐场呢,让孩子在里面玩耍,这样很大程度上就解决了问题,可有的家长又对孩子不放心,那么超市又能不能为家长准备一个iPad呢,让他们实时监测自己的孩子在干什么。这样一来,从客户自身出发,遇到问题就来解决问题,极大提高了超市的水平。
设计思维就是上面这样的一个过程 ,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问题导向(我要干什么),完全是以客户为中心,体悟他们的需求,从而解决他们的问题。
二、设计思维的阶段与步骤
设计思维的阶段与步骤
三阶段
启发(通过观察)——构思——实施(设计)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什么条件为什么人设计什么东西。并且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工具。
步骤
1、同理心
简单来说就是心理学上的共情,同理心与同情心不一样,同情心要真正做到体悟客户的内心需求和感受。用户因什么而喜?因什么而悲?这个时候要忘记本我,设身处地地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想问题,与他同喜共悲。
2、定义问题(Definition)
当感受到用户的需求后,就需要去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或者体验后,明确出问题,需要定义出,用户真正的痛点和需求到底是什么。
3、探索点子
在了解了问题之后,我们就需要方法来解决他们了。这时候我们需要多元化发散的思维,头脑风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主张,在这一过程中,切记不说不可能,不批评,不议论,不把思想扼杀在摇篮中,我们需要的就是多元化的解决方法,越多越好,越不一样越好。
4、设计原型
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原型法,先把一个事情做成,再慢慢通过发现问题来改进。先把事情做成,再把事情做好。
5、测试验证
第五步与第四步紧密结合,把我们的原型拿给客户使用,进行测试,及时收回用户的反馈,从而对我们的产品进行精进。
三、对设计思维的理解
总的来说,设计思维就是以人为本的非线性流程,核心便是同理心。
接下来,带着对设计思维步骤与方法的了解,我们再来回顾我们之前举出的例子。首先在理解(发现问题)的阶段,我们发现了家长逛超市的问题,然后我们初步决定为孩子们设立一个可以消耗时间的地方,这样我们已经明确了在什么条件下为什么人做什么事情的总体流程。
之后,我们通过内部探索点子,通过头脑风暴,各抒己见,得出了为孩子们建立一个游乐场的最佳方案,于是利用原型法,我们可以很快将游乐场建造完成。接下来就是测试与完善的阶段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家长不放心孩子的安全这一问题,所以我们再次重复上述步骤,通过头脑风暴发现可以在手推车上安装一个iPad来监测孩子的动态,于是我们又进行实施,并继续测试得到反馈,这样通过一次次的实施与步骤的重复,我们便得到了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法,这样一来,从客户出发,我们最终很好地解决了所有问题。
再次回顾这个案例,我们便很容易地理解了设计思维的应用,也希望通过本次浅谈,能让读者朋友初步了解设计思维是什么并慢慢将它利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