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台2--中台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中台这么火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或者说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
前台+后台
目前大多数的信息化企业拥有的架构是前台+后台系统的方式。包括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转型的公司。
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各行业无论在技术和业务上都慢慢成熟。伴随而来的就是前台和后台之间的问题慢慢出现了。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
首先我们来看下前台和后台分别面向的人群是谁?和解决的问题都是什么?
前台:由各类前台系统组成的平台。大多数是企业的最终用户使用的系统,比如电脑网站,手机的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H5页面等都是前台系统。
后台:由各个后台系统组成的平台,比如用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商品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等等系统组成。有些企业称之为后台,有一些企业拆分为各个产品线,组合起来又称为平台。总之都是类似的。
后台的主要使用者是公司人员(有的会开商家后台,面向人群是商家,这里统称为公司人员)。
前台主要面向终端用户,而用户的需求是多变的,这就需要前台系统经常做出改变。又或者双11大促,时不时搞一下活动等,都需要前台系统调整。这是就希望前台系统能够快速迭代,做出响应,发布上线。
而后台系统,很多企业在创建之处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响应前台系统的业务创新,而是为了实现公司内部的电子化,解决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问题。面对的人群是公司人员,业务上也比较稳定。需求很少变化,并且主要要求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系统越来越陈旧。要么前台用不上,要么无法跟上前台的变化速度,改一个业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前台和后台就像两个不同转速的齿轮,后台的大齿轮速度跟不上前台小齿轮的运转速度。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后台修改的风险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我们把大量的业务逻辑都塞到前台系统中处理。因为这样离用户近,处理起来比较快。
这样会引入新的问题,逻辑重复出现在各个前台系统中,前台系统也不断膨胀,慢慢的变得臃肿不堪。最后的结果就是前台系统响应能力下降,用户满意度降低。
这时候中台就出现了,我们希望能够把前台通用的逻辑沉淀到中台,统一提供服务,恢复前台的快速响应能力。把后台系统中需要经常变化的或者是能够被前台直接使用的功能提取到中台,让后台更加稳定。(也可以直接对后台进行中台化改造,通过配置化、自助化对前台提供支持,视公司后台系统而定)
所以中台的出现就像在后台大齿轮和前台小齿轮中间加一个变速齿轮一样,即保持后台的稳定,又能让前台快速响应。
分类
那么基于中台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中台是具备各个产品线业务复用能力的,不是某个系统的服务化或微服务。
基于这种能力,现在市面上出现的很多中台,比如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移动中台等等。
目前比较主流的分类是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
业务中台在不同的领域包含的范围不太一样,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比如电商领域,业务中台就会包括:会员中心,商品中心,交易中心,订单中心等。
数据中台很明显就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解决各个数据孤岛的现象,对数据进行分析,给运营决策提供支持。
业务中台就是在产生数据,数据中台是做数据的二次加工,并将结果再服务于业务,为业务进行数据和智能的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