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这3种程序员会被淘汰!

前几天和从事IT的朋友聊起区域链,竟有人懵懂的问“那是什么”。当学文的同学都在朋友圈纷纷转发区域链扫白文章时,我身边竟然有技术人员对此表示“不清楚”!

古典在《跃迁》中提到一个概念:时代的溺水者。古典认为这三类人是“溺水者”:无法掌握自己注意的人;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的人。

而我认为下列这几种程序员是互联网技术从业者的“溺水者”,未来5年,必会被淘汰

1、低头族

每天只低头关注手上分配的业务,不主动关注行业最新动态,不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

作为程序员不知道区块链、domotic、IoT,当谈起“性爱机器人”只会嘿嘿嘿的笑。

例如有的人工作五年,但除了第一年是新学习知识,此外的四年是重复地ctrl C、ctrl V。行业知识很单一,用的是10年前的开发技术,导致和行业耦合度很高,不敢随意换跑道,甚至不敢随意跳槽。

未来五年,这3种程序员会被淘汰!

曾经有个在传统行业工作五年多的“资深”开发前来面试,一面就被送走了。面试官摇摇头说,还赶不上刚工作的小同事。

长期处于“舒适区”,会让你的职业生活危机四伏。

罗振宇曾提出一种工作方式叫“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用在技术人员身上也适合,自身的技术多储备,行业动态多听听,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不要因为自己是开发人员就不去关注软件运维,不要因为只是测试就不关注软件开发,因为你关注的越多,你越能看清全局的价值目标。如果只关注一亩三分地,那么注定这辈子只能困守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成为一名流水线上焦虑至死的码农。

试着转变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价值问题,看看能否将技术贯穿到业务、到用户、到最终的价值去。之前我的朋友说过要把产品经理踢到运营位置去,把程序员踢到产品经理位置去,这才是正确的做事方式。这句话也是类似的意思,向前一步才能懂得怎么做的更好

2、和尚党

从不主动思考和总结,没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职业规划,每天迷迷糊糊的过。

这样的人是“听话的员工”,每天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没有什么野心和要求。在二十多岁可能看不出差别,日常任务熟练完成,挑不出来差错,跳槽也能跳槽到好公司。

可在三十岁后,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往技术岗上不去,当管理岗又能力欠缺。慢慢地沦为毫不起眼的角色,重复地做着自己舒适区内的工作。遇到部门组织调整时,有可能被放在一个更尴尬的地位:被调岗或被贬职。

未来五年,这3种程序员会被淘汰!

有个30多岁的程序员为人沉默木讷,不适合当管理岗,又由于资历较大被任作组长。他当组长后开始将活全分给底下人,自己偶尔才编几行代码。

后来他们组解散,人员被别的组吸收,他的位置很尴尬:新组长能力不错,没必要为他退位;当普通的开发吧,组里人员已饱和,不想要他这尊“大佛”。

正巧测试岗缺人,领导美曰其名安排他去“指导指导测试同事学习编程技术”。他没办法,只好调岗了。当测试后他写写测试工具,给其它同事做做技术分享,日子美滋滋的。

后来测试经理开始给他安排测试项目。他心里憋屈啊,当了十年开发,现在居然和小女生们做测试工作。他迷茫啊,不受领导重视,晋升涨薪无望。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为什么选择了一条较容易的路反而更难走了?

未来五年,这3种程序员会被淘汰!

后来他离职了,没说去哪儿。

“佛系”程序员淡泊技术,淡泊职业发展,那么公司将淡泊你。

明确自身的业务相关主体,找出你工作的协作关系网内的业务方和客户方,这样你就可以从客户方中找到离你最近的业务价值点,从你的业务方中挖掘更多的资源。甚至你可以按这个思路顺着网络向上或向下挖掘价值链条,整合更多的上下游资源以实现更大的价值。

3、巨婴族

对工作不上心、不专业,凡事只追求60分,不追求完美。

有个重要项目即将上线前,开发A临时说“我晚上有重要约会,你找某某支持吧。”结果上线时遇到问题,临时救火的同事对这块代码不熟悉,填坑花费时间较长,整个项目组也陪着加班。最后有个bug,救火同事不确定不敢乱动,只能等A来了再看。

曾经和A合作过的人说起A纷纷摇头:写代码才不写注释;做需求毛毛躁躁,东落一块西落一块;永远在等着别人提醒,等着别人擦屁股。

职场里,无论什么岗位应具备两个基础品质:专业、靠谱。在鹿晗宣布恋情微博瘫痪时,负责的程序员身着新郎装,蹲在新婚床边加班,解决完问题后再去喝喜酒。共青团中央转发其照片并称赞道,“肩膀始终有责任,生活永远有梦想”

未来五年,这3种程序员会被淘汰!

程序员认真对待工作的样子很帅!

作为在互联网大浪中挣扎的从业者,外有源源不断的新力量加入:小学生也开始学习编程,再过两年就可以和00后排排坐编编程了,如果内心里还抱着“一成不变、避耳不闻、事不关己”的心态,新的大浪一来你可能立即被打入深渊了。

这是最坏的时代,变化太快,跨界竞争太大,能力者太多;这个是最好的时代,学习成本低,获取信息渠道宽广,打开电脑能遇见各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