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列数据建模
- 有的cnn对序列不适用:
- cnn假设:离得远的关系远,有关系的都在附近
- 序列:可能长距离也有相关的(一段文字的代词)
RNN结构
- RNN
- 结构:
- 功能强大
- 每个时间点的输入输出不同–
-
参数共享:一个序列的从前到后逐个输入到网络中(矩阵)(每个时间点不同的字进的都是同一个神经元–参数一样的)
- 矩阵:行(时间,一行一个字的表达),列(神经元数目)
- 特点(展开后的(可认为是:
- 损失函数:
- 训练:采用权值一致的BP算法(更新也一致
- BP容易实现权值的线性约束
- 约束w1=w2,令Δw1=Δw2=∂w1∂E+∂w2∂E
- BPTT(时间域上的BP
- 前向
- 输入层:(常用tanhat=g1(Waaat−1+Waxxt+ba)=g1(Wa[at−1,xt]+ba),zat=Waaat−1+Waxxt+ba
- 输出层:(softmaxy^t=g2(Wyaat+by),zyt=Wyaat+by
- 计算每一个时间的链式导数∂wi∂E
- ΔW=−η∂W∂L,η学习率
- δt=∂zt∂L
- ∂Wya∂Lt=∂y^t∂Lt∂zyt∂y^t∂Wya∂zyt=∂y^t∂Ltg2′(zyt)at=δytat
-
δat=g1′(zat)(WyaTδyt+Waa′Tδa′t+1)
- 前一项:WyaTδyt:当前层的y传来的
- 后一项:Waa′Tδa′t+1:其他隐层(上一时刻的)传递而来的
- 将所有时间的导数加在一起约束w1=w2,令Δw1=Δw2=∂w1∂E+∂w2∂E
- ∂Wya∂Lt=Σt=1Tyδytat
- ∂Waa∂Lt=Σt=1Txδatat
- ∂Wya∂Lt=Σt=1Txδatxt
- 这里的x、y、W都是向量、矩阵,可以视作一个向量中一个元素一个神经元
- 交叉熵loss:
- Lt(y^t,yt)=−ytlog(y^t)−(1−yt)log(1−y^t)
- 用这个损失函数:L(y^,y)=Σt=1TyLt(y^t,yt)
- 结构
- 多对多1
- 多对多2(encoder+decoder)
- 多对1
- 1对多
- 一对一
- 语言模型(多对多1)
- 计算P(sentence),大的好=P(y1,y2,...,yn)=P(cats在开头)P(average∣cats)P(15∣average,cats)
- RNN的每个时刻的输出y^1==第一个单词在开头的概率P(cats在开头)
- 第二个词的输出:给定第一个词,第二个词出现的概率P(average∣cats)
- 第三个的输出:给定前两个词,第三个词出现的概率P(15∣average,cats)
- 标记
- 句子结尾:/< E O S/>
- 不名词:/< U N K />
- 采样可以知道学到了什么)
- 也可以在字符级别建立语言模型–
- 不会有UNK,但序列很长很长(会梯度下降,计算要求大)
- 会用在专业词陌生词多的i情况下
- 不同语料可以训练出不同的文风

BPTT
BPTT前向传播




- 1对多模型–序列生成任务

长序列循环神经网络
- BP的困难–回传是线性的
- error双倍,则回传的错误也是双倍的–>梯度爆炸或消失
- δat=g1′(zat)(WyaTδyt+Waa′Tδa′t+1),忽略第一项,看第二项可以知道是线性的
- 梯度膨胀(容易发现:
- 梯度消失(难以发现难以处理–GRU可以解决
- GRU单元
- 为了保留远时刻的信息
- 门限循环单元
- RNN的:
- 输入层:(常用tanhat=g1(Waaat−1+Waxxt+ba)=g1(Wa[at−1,xt]+ba),zat=Waaat−1+Waxxt+ba
- 输出层:(softmaxy^t=g2(Wyaat+by),zyt=Wyaat+by
- GRU(简单版本):
- ct=at
-
输入:c~t=tanh(Wc[ct−1,xt]+bc)–和RNN的输入一样
-
激活门/更新门:Γu=σ(Wu[ct−1,xt]+bu)–sigmoid–0/1
-
ct=Γu∗c~t+(1−Γu)∗ct−1,Γu=1,更新并遗忘过去–决定遗忘还是记住过去
- GRU(完全):
- ct=at
-
输入:c~t=tanh(Wc[Γr∗ct−1,xt]+bc),–和RNN的输入一样
-
输入门:Γr=σ(Wr[ct−1,xt]+br)–sigmoid–0/1,备选状态和前一时刻状态是否相关
-
激活门/更新门:Γu=σ(Wu[ct−1,xt]+bu)–sigmoid–0/1
-
ct=Γu∗c~t+(1−Γu)∗ct−1,Γu=1,更新并遗忘过去–决定遗忘还是记住过去
- 有两个门,比LSTM更快、可以扩大模型的规模
- LSTM长短时记忆
- 利用逻辑和线性运算来求乘法?
- BPTT训练
- 前向
- 写门(输入门)
- aLt=WLTxt+WLTbt−1+WLTst−1,b是输出,x是输入,s是状态(隐层)
- bLt=f(aLt)
- 遗忘门
- aϕt=WϕTxt+WϕTbt−1+WϕTst−1,b是输出,x是输入,s是状态(隐层)
- bϕt=f(aϕt)
- cell
- aCt=WCTxt+WCTbt−1,b是输出,x是输入,s是状态(隐层)
- sCt=bϕtsCt−1+bLtg(aCt)
- 读门(输出门)
- aωt=WωTxt+WωTbt−1+WωTst−1,b是输出,x是输入,s是状态(隐层)
- bωt=f(aωt)
- 和GRU比:更强大和灵活,有三个门
- 双向RNN
- 深层RNN


LSTM





序列到序列的模型
(many to many

GRU或者LSTM/RNN都可以
采样可能得到多个句子,选择可能性最大的那个

单词表很大,词很多,每一个句子的获得都要搜索很多单词,都产生也不划算
以BFS/DFS搜索效果都不大好—》集束搜索
贪婪搜索会受到常用词影响而不一定是最好的
集束搜索——近似搜索
- 利用P(y1∣x)找到最可能的三个单词(集束宽度B=3)
- 对这三个单词再看第二个单词有没有合适的
- 对每个单词分别计算P(y1,y2∣x)=P(y1∣x)P(y2∣y1,x),P(y2∣y1,x)是神经网络计算出来的,单词表,10000,这里有30000个组合,再从这里挑出三个最大的组合
- 重复2
* 集束搜索宽度B=1:退化到贪婪搜索
-
B=∞:穷举、宽度优先搜索BFS
- 实际应用中:B=10或者50
改进的集束搜索
- 长度归一化
- 以前的:P(y1,y2,...,yTy∣x)=P(y1∣x)P(y2∣y1,x)...P(yTy∣y1,y2,...,yTx−1,x)=Πt=1TyP(yt∣y1,y2,...,yt−1,x)
- argmaxyΠt=1TyP(yt∣y1,y2,...,yt−1,x)=argmaxyP(y1,y2,...,yTy∣x)
- 乘积导致越来越小
- 解决:log
-
argmaxyΣt=1TylogP(yt∣y1,y2,...,yt−1,x)
- 是负数,所以以乘积或者求和得到的结果,序列越长则数值越小—趋向于选择短序列
- 所以要归一化:argmaxyTyα1Σt=1TyP(yt∣y1,y2,...,yt−1,x)
- 目标函数:归一化的对数似然函数
- argmaxyTyα1Σt=1TyP(yt∣y1,y2,...,yt−1,x)
集束搜索的误差分析
- y∗−−人的选择(最优,y^−−算法的选择
-
P(y∗∣x)>P((^y)∣x):集束搜索错误了(因为他选的应该是概率最大的
- P(y∗∣x)<=P((^y)∣x),y∗最优,但却预测的小,RNN有问题,P(y∗∣x)<P((^y)∣x)
–>以上结果是多个句子结果比较之后才能判别到底是RNN还是集束搜索的问题
图到文本
一到多
x是图的特征表示

注意力模型
- 对长序列的问题(句子长或短性能都会变差)
- 长序列不好记忆
- 每次只考虑一部分,看一部分翻译一部分
- 结构
- 输入:低层仍是原来的双向RNN,但是输出层不要了(不直接产生输出),只保留隐层输出的向量(表示)
- 输出,换成了另一个RNN
- 产生系数的小神经网络也加进去
- –》一起训练(BP)

每个c是所有低层输出的线性组合(并非只有图中的三个)
- c1=Σt′α<1,t′>a<t′>,Σt′α<1,t′>=1,a是低层的隐藏层的输出
-
α<t,t′>=softmax(et,t′)=Σt′=1Txexp(e<t,t′>exp(e<t,t′>)—保证和为1
-
e<t,t′>=g(st−1,at)–用一个小的神经网络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