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第2版)第一章学习(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
1945年,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在研究EDVAC机(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时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以此概念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这类计算机的特点可归纳为:
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2.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储在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寻访。
3.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表示。
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所存放的位置。
5.指令在存储器中按顺序存放。通常,指令是按顺序执行的,在特定条件下,可根据运算结果或根据设定的条件改变执行顺序。
6.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来完成。
其中第1点概括了计算机的组成部件,第6点概括了计算机的工作方式,第2至第5点则是简述了存储器中的指令和数据的属性和特征。
指令简略结构示例图如下:
上图为操作码6位,地址码10位的指令结构。
计算机的硬件框图
典型的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图如下:
可见典型的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是以运算器为中心的。
现代计算机已转化为以存储器为中心,其结构框图如下:
图中各部件的功能如下:
1.运算器用以作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保存运算得出的中间结果。
2.控制器用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以及处理运算结果。
3.存储器用以存储数据和程序。
4.输入设备用以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换成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常见的有键盘、鼠标等。
5.输出设备用以将运算结果转换成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并输出,常见的有打印机输出、显示器输出等。
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又称五大子系统)在控制器的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自动工作。
由于运算器和控制器在电路结构和逻辑关系上的联系十分紧密,尤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工艺出现之后,人们往往将这两大部件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CPU,即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同时,人们习惯将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统称为输入输出设备,即I/O设备。
因此,现代计算机可以认为由三大部件构成:CPU、主存储器、I/O设备。
现代计算机硬件结构框图如下:
图中的主存储器是存储子系统的一类,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可以直击和CPU进行信息交互。另一类称为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又称为外存。
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n Unit,ALU)简称算逻部件,用以完成算术逻辑运算。
控制单元(Control Unit,CU)用来解释存储器中的指令,并发出各种操作命令来执行指令。
ALU和CU是CPU的核心部件。
I/O设备也受CU控制,用来完成相应的输入输出操作。
总而言之,计算机是在控制器的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动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