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能再赢一次吗?
这不是一篇站队的文章。
2010年那会儿,我在北京五道口的清华科技园工作。下图是我当时拍的照片。
那时,清华科技园主楼(四座塔)的前面,是搜狐网络大厦。
后面,就是谷歌,彩色的logo竖立在楼顶。
有一天,我们听说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了。
当天中午吃了饭后,我们特别去谷歌那边看了看,没发现什么异常。估计网传的谷歌门口的logo那里排队送白花的情景是摆拍吧。
没有队,也没有花。连人流都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
然后,8年过去了。
前些天,有传闻说谷歌要回来了。
对这个传闻,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表示:
欢迎谷歌重返中国大陆,但前提是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随后李彦宏在朋友圈说:
然后,有的网友,和一些媒体人,就把李彦宏喊话这件事,
我看大可不必。
谷歌回归和李彦宏喊话两件事,对于用户来说,都是好事情。
用软件工程里的一个原则来讲,就叫Set-Based Design。
Set-Based Design指的是在研发初期不要只选定一套认为是正确的方案,然后一条道走到黑。
而是保留一个设计集,在后续的研发,甚至进入市场后来逐步地确定最终的方案。
无论一个系统在初始阶段被定义和设计得多么好,真实的用户需求和技术选项都是不确定和持续演进的。
相反的,基于单点的设计(Point-Based Design)在一开始就过早承诺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当在后期发现问题的时候要转向和调整就会非常困难和昂贵。
以此来推导,
在市场上存在多个解决方案,有利于市场全局以更经济高效的方式、更快地产生对用户更有价值的方案。
毕竟,即使没有多个解决方案,一个单一方案在遇到用户反馈的时候也会进化——只是单一方案进化,对全局来说,比多方案竞争淘汰更缓慢和昂贵。
我曾经在一个搜索产品上工作过多年(必应搜索,北美市场)。我了解同一个品牌的搜索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中,这个产品从分词技术、搜索机制,到文化层面的考量,都会有较大的差别,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把界面翻译成了另一种语言那么简单。
所以,因为一个产品在一个市场获得成功,就认为它套用在一个不同的市场里也同样能获得成功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尤其是当它还不是套用,而是几乎被重新设计的情况下。
除此以外,
只要你是在做软件,它的价值和后续走向,最终都是用户,而非所谓各种专家说了算的——尤其是对于搜索这种算法密集,评估复杂的产品。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数以亿计的用户,没有真正的在市场上进行AB测试,怎么知道最终的结果?
综上,我的观点是:
我很高兴谷歌回来了,我也很高兴李彦宏喊话了。
李彦宏能再赢一次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
END
精选文章
“轻松做软件”是IT人的效率公众号,不加班必备
科学工作,少走弯路,快来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