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软考 信息安全工程师(第二版)学习总结【二】
第四章 网络安全体系与网络安全模型
网络安全体系概述
- 网络安全体系概念
网络安全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安全策略、组织管理、技术措施、标准规范、安全建设与运营、人员队伍、教育培训、产业生态、安全投入等多种要素
- 网络安全体系特征
- 整体性
- 协同性
- 过程性
- 全面性
- 适应性
- 网络安全体系用途
- 有利于系统性化解网路安全风险,确保业务持续开展并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 有利于强化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规范组织、个人的网络安全行为
- 有利于组织的商业合作
- 有利于组织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明组织有能力保障重要信息,能提高组织的知名度与信任度
网络安全体系相关安全模型
-
**BLP机密性模型:**简称BLP模型,用于防止非授权信息的扩散,保证系统的安全
- 简单安全特性:主体只能向下读,不能向上读
- *特性:主体只能向上写,不能向下写
即信息流只向高级别的客体方向流动,而高级别的主体可以读取低级别的主体信息,示意图
-
可用于军事安全策略,其策略规定,用户要合法读取某信息,当且仅当用户的安全级大于或等于该信息的安全及,并且用户的访问范畴包含该信息范畴
示例:
-
BiBa完整性模型:用于防止非授权修改系统信息,保护系统的信息完整性
-
简单安全特性:主体不能向下读
-
*特性:主体不能向下写
-
调用特性:主体完整性级别小于另一个主体的完整性级别,不能调用另一个主体
-
-
信息流模型
- 描述:访问控制模型的一种变形,简称FM
- 作用:用于分析系统的隐蔽通道,防止敏感信息通过隐蔽通道泄露
-
信息保障模型
- PDRR模型
- 美国国防部提出,Protection、Detection、Recovery、Response
- P2DR模型
- 要素由策略(Policy)、防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sponse)构成
- WPDRRC模型
- 要素由预警、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和反击构成
- PDRR模型
-
能力成熟度模型
-
简称CMM,是对一个组织机构的能力进行成熟度评估的模型。成熟度分5级,级别越大,表示能力成熟度越高。
-
网络安全方面的成熟度模型:
-
SSE-CMM: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 包括工程过程类、组织过程类、项目过程类
-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
-
软件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
-
-
-
纵深防御模型
-
基本思路:将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有机组合起来,针对保护对象,部署合适的安全措施,形成多道保护线
-
-
分层防护模型
- 以OSI7层模型为参考,进行层次化保护: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用户层、管理层
-
等级保护模型
-
具体过程:确定系统安全等级、确定与系统安全等级相对应的基本安全要求、进行安全保护措施的定制、按照指南相关要求完成规划、设计、实施和验收
-
-
网络生存模型
- “3R”建立方法:
- 将系统划分成不可攻破的安全核和可恢复部分,给出3R策略(抵抗Resistance、识别Recognition和恢复Recovery)
- 定义应具备的正常服务模式和可能被利用的入侵模式,给出需重点保护的基本功能服务和关键信息等
- “3R”建立方法: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原则与安全策略
- 网络安全原则
- 系统性和动态性原则
- 纵深防护与协作性原则
- 网络安全风险和分级保护原则
- 标准化与一致性原则
- 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
- 安全与发展同步,业务与安全等同
- 人机物融合和产业发展原则
- 网络安全策略,应具备以下内容
- 涉及范围:主题、组织区域、技术系统
- 有效期:策略文件适用期限
- 所有者:负责维护策略文件,保证文件完整性
- 责任:确定每个安全单元的责任人
- 参考文件:引用的参考文件,比如安全计划
- 策略主体内容
- 复查:是否进行复查、具体复查时间、复查方式等
- 违规处理:对不遵守本策略文件条款内容对处理办法
网络安全体系框架组成和建设内容
-
网络安全体系组成框架
-
网络安全策略建设内容,相关工作如下
-
调查网络安全策略需求,明确其作用范围
-
网络安全策略实施影响分析
-
获准上级领导支持网络安全策略工作
-
制订网络安全策略有关意见
-
网络安全策略风险承担者评估
-
上级领导审批网络安全策略
-
网络安全策略发布
-
网络安全策略效果评估和修订
网络安全策略:
- 网络资产分级策略、密码管理策略、互联网使用安全策略、网络通信安全策略、远程访问策略、桌面安全策略、服务器安全策略、应用程序安全策略。
-
-
网络安全组织体系构建内容
- 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机构设置、网络安全岗位编制、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网络安全岗位培训、网络安全资源协同
- 组织结构主要包括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以及外部协作层
-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内容
-
涉及五方面的内容: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资源
-
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
第三方安全策略
-
网络系统资产分类与控制
-
人员安全
-
网络物理与环境安全
-
网络通信与运行
-
网络访问控制
-
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与维护
-
网络系统可持续运营
-
网络安全合规性管理
-
-
-
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构建内容
- 可分为保护类技术、检测类技术、恢复类技术、响应类技术
-
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及网络安全服务构建内容
- 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安全数字认证服务中心、网络安全运营中心、网络安全测评认证中心
- 网络安全服务的目标:通过网络安全服务保障业务运营和数据安全
-
网络信息科技与产业生态构建内容
- 目标:确保网络安全体系能够做到安全可控,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安全可信
-
网络安全教育与培训构建内容
- 工作内容:师资力量建设、教材开发/选购、环境建立、意识培训、技能培训
-
网络安全标准与规范构建内容
-
网络安全运营与应急响应构建内容
- 工作内容:
- 网络信息安全策略修订和执行
- 网络信息安全态势监测和预警
- 网络信息系统配置检查和维护
- 网络信息安全设备部署和维护
- 网络信息安全服务设立和实施
-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
-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响应和处置
- 网络信安全运营与应急响应支撑平台维护和使用
- 工作内容:
-
网络安全投入与建设构建内容
- 网络安全策略及标准规范制定和实施
- 网络安全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岗位人员配备
- 网络安全项目规划、设计、实施
- 网络安全方案设计和部署
- 网络安全工程项目验收测评和交付使用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参考案例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应用、智慧城市安全体系应用、智能交通网络安全体系应用、ISO 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用、NIST网络安全框架体系应用等,详细看书P85-P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