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根本不会投广告!(一)

广告圈从不缺少“网红”。从央视广告飚王到如今的新媒体营销,通过巨额广告拉动销量飙升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在从短期爆发转型成更为健康地持续增长的路上,大批网红品牌销声匿迹。

 

有广告有销量,无广告无销量,很多广告主陷入怪圈。而快速攀升的广告费用,让企业难以招架。就连可口可乐、宝洁等快消巨头,都在精简广告预算、提高营销效率。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是广告错了,还是广告主错了?

 

其实,广告行业本身就存在痛楚,比如广告投放三大坑:效果难监测、渠道数据与效果不相符、目标受众难锁定。除了少数的老牌快消品牌、4A公司,其实很少有人真的懂广告投放。

 

那么,要不要投、怎么投、投哪、投给谁、如何结算…

今天U君就从三个案例谈起,见招拆招,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你看到的数据,未必是真实数据

 

如果渠道给出的点击量、**量还不错,别急着高兴,因为数值中很可能掺杂了机器人,仅凭肉眼根本判断不出来。比如,在2016年10月21日-11月12日期间,U-ADplus广效监测就通过反作弊算法,过滤了超过19.2%的虚假流量,这包括IP、时间、来源异常;访问者信息异常;设备质量异常;行为异常(识别为机器人流量)。

 

其实,你根本不会投广告!(一)

                                       

在广告投放前,一定要添加第三方的监测工具。U-ADplus基于【友盟+】全域数据推出“真人”识别反作弊技术,对广告点击请求进行监测,识别异常流量并将异常流量展现给广告主,为渠道结算提供依据。

 

你还相信次日、三日、七日、十五日留存吗?

目前,主流的第三方监测平台会提供次日、三日、七日、十五日留存数据,通过较长区间内留存数据的情况,了解推广渠道的质量。然而,这4个日期恰恰为捣乱分子提供了机会,只要提高这4个日期的数据,就可以混淆广告主的视线了。

 

其实,你根本不会投广告!(一)

U-ADplus,透明地展现**用户次日到十五日的全部留存数据,整整14天,完整展现推广渠道获得的用户在使用APP中的留存轨迹,让广告主清晰看到不同渠道、素材带来的用户质量,更好地分辨推广渠道效果,让渠道没法搞事情。

 

 

如何结算:点击量、**量?

渠道之间的差距,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广告主面前的常常是价格与价值的博弈。

比如,一个美妆品牌,在新品投放时,锁定了两个渠道:

渠道A:老牌社交APP,首页弹窗报价10万/小时,PV日均20万;

渠道B:新生自媒体,头条微信报价5万/篇,平均阅读量2万/篇;

 

每个渠道在宣传的时候,都是优势明显。案例也是光彩夺目。但实际投放效果:

渠道A,0.03%**率!1000个点击,只有3个**,多么惨烈。如果广告主按照点击量付费,可以尽情哭了。

其实,你根本不会投广告!(一)

 

而名不见经传的渠道B:14.12%**率!100个点击,就是14.12个**。

当然,这是个别案例,并不能代表整体渠道类别的优劣。选择渠道前,一定先掂量付费方式,试投评估效果后再加大投放。

 

其实,你根本不会投广告!(一)

 

U-ADplus利用归因分析技术,系统会追踪点击后续十五日内的**数据,并记录在点击日期上。同时,U-ADplus提供更深入的流量细查,在**分析中,提供点击量、点击人数、**、**真人数、**率、**设备质量等全方位的数据指标,呈现渠道的真正效果。

 

以上,仅是从数据层面展现广告投放的常见误区。下期,我们将深挖一个经典案例,从品效合一的角度,谈谈广告主自身的投放误区。

 

最后,奉上一个很喜欢但消失很久的广告,共勉。

其实,你根本不会投广告!(一)

 相关阅读: 

2017UBDC:广告营销专场

5月23日(周二),2017UBDC全域数据峰会,将在北京举行。

下午的分会场之一:广告营销专场,将邀请产业链的顶尖大咖,从各个维度展现“DI+营销”带来的变革。

 扫码报名峰会:

其实,你根本不会投广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