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乡村启示录
picture from 「湄洲岛妈祖像」
阅读文本大概需要 5 分钟。
小时候每年最期待的日子就是过年,天天盼着过年能有新衣服穿、能吃非常多好吃的、能收到非常多的红包。但长大以后再也找不回以前过年的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但不是过年变了,而是当初的小孩都已长大为人了,有了比小时候多了无数倍的烦恼和乡愁。
我的故乡「莆田湄洲岛」
不知不觉我也已经在上海工作了半年,而我也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吃过自家的菜。昨晚从乡下的老家过完年,回到从小生活的小镇,过完春节假期的最后两天。虽然我的家乡是莆田,但生活在非常小的一个村庄,全村人也不过 33 户人家。父亲为了下一代的发展,毅然决然的选择走出去,来到我的第二故乡。
从小生活的小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高考的时候我为了见识更大的世界,我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重庆读书。而在重庆上了四年的大学之后,我继续做出独自一人来到上海闯荡的选择。前方的路我不知道会遇到多少困境,但我知道未来的我一定会感谢曾经的选择。
回到家里,我妈简单的煮了一道菜,卤了一些鸡蛋,然后放个锅煮些火锅料,简简单单的过完了在家的最后一个夜晚,下次再吃又是一年之后了。
在家最后的晚餐
我们一年年的在外奔波,家里的父母也一年年的渐老,每年能见面的时间也只有过年的那短短几天。以前天天吃的家常菜,如今只能每年春节回家才能吃到一次。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人也一年年的更成熟,或许在外奔波久了自己习惯了,却也更担心家人的陪伴也成了倒计时。
想起李荣浩的一首歌《年少有为》。
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
懂得什么是珍贵
那些美梦
没给你 我一生有愧
时间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模样,也让我的村庄发生了很多变化。
一 村庄的车越来越多
村里小元宵「抬菩萨」
小时候老家的路还都是土泥路,每次过年回家总是会下雨,一脚踏下水泥就四溅而散,到家之后鞋子和裤脚全是泥巴。那时候村里谁有一部摩托车,已经是村里最靓的仔了。但后来村里的路修了起来,变成了 3 米多的水泥路,车也逐渐多了起来。
但今年的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辆,不乏一些豪车。这几年随着村里的人逐渐的走出去,再加现在买辆代步车并不是很贵,村里的人都有相应的经济能力买车。
村里的车会逐渐多起来,一是村里的路修了起来;二是这几年经济都非常不错,大家都在外赚到钱了;三是在村里如果没有一部车,出行是非常的不方便。虽然最近经济处于转型期,二手车市场水也比较深,但随着制度的逐渐完善,再加人们逐渐想出去自驾游玩的需求,能预料到未来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会越来越火爆。
二 村里都盖起了新楼房
村里以前大家住的房子都是用木头搭建起来的老房子,但这几年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很多人都把以前住的老房子给拆了,重新建起水泥砖头房。我家从前年开始就把以前住的老房子全拆掉,到今年重新建起了四层楼高的房子,在花了一年的时间里里外外全部装修过去。
父亲今年回家还特意买了新的红木沙发。
父亲买的新沙发
原本家里人是想在外买套房的,但我们那对家乡执念非常的深,所以优先把钱花在村里建新房,为此父亲也错过了一些很好买房的机会。村里的各种资源都不是很好,没有教育资源,没有医疗资源,连买个日常用品都要到 5 公里外的小镇上才能买到。所以这里建的房子也只是过年回来住住而已,房子的价值更多是对家乡的留恋。
这也是老一辈才会想优先在自己家乡建房,到了我们这一辈的年轻人,哪一个不是想远离乡村,买房至少要在镇级以上的地方买,甚至有很多像我一样想在大城市扎根的。时代一直在变,每代人的观念和思想也一直在变。现在看起来似乎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思想更好,但当我们老的时候是否又会被子孙一辈瞧不起我们的思想呢?
现在的时代变得真的太快了,你稍不留神就会被抛弃,唯有持续的学习才能够不断成长。而我自己的个人信条之一就是「做终身学习者」。
三 村里的人都刷起了抖音
过年的时候人们还是有非常多空闲的时间,可以用来消遣。往年村里的娱乐活动,大人就是打打牌聊聊天,而我们小孩就是聚在一起用 DVD 放着买来的碟子,这套碟子重复不知道看了好几年了,但还是我们小孩每年的快乐源泉。当然村里除了看碟子,还会烧火烤红薯。
新年活动之一:烤红薯
但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今年小孩都在刷着抖音,大人也都用着微信和其他朋友视频聊着天。刷刷朋友圈,看看抖音。有客人来就迎接客人,没人的时候就刷刷手机。以前大家还会一起看看电视,但现在大家连电视都懒的打开了,全是抱着手机进行娱乐。
虽然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早已逝去,但仍然还是有非常多的机会。就像去年的抖音,强势崛起。对于个人来说好好经营自己的朋友圈,运营一个公众号,甚至借势当下的风口「短视频」,拍拍 vlog,做个 up 主,仍然还有非常多的机会。
最后开工第一天,温馨提醒您:
代码千万行,
注释第一行。
命名不规范,
同事两行泪 。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