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思维导图:3.3半导体随机存储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细微导图:3.3半导体随机存储器
导图
SRAM和DRAM
SRAM工作原理
- SRAM的存储元是用双稳态触发器(六晶体管MOS)来记忆信息的,因此信息被读取后,仍保持原状态而不需要再生(非破坏性读出)
DRAM工作原理
-
DRAME的是利用存储元电路中电容上的电荷来存储信息的,DRAM的基本存储单元通常只使用一个晶体管,所以它比SRAM的密度高。
-
DRAM采用地址复用技术,地址线是原来的1/2,且地址信号分行,列两次传送。
-
刷新
-
集中刷新
- 固定时间对所有行进行逐一再生,存在死区,存取速度高
-
分散刷新
- 把刷新分散到各个工作周期中。无死区,但加长了存取周期。
-
异步刷新
- 将刷新周期除以行数,得到两次刷新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利用逻辑电路每隔时间t产生一次刷新请求。可避免使CPU连续等待过长的时间,而且减少了刷新次数,提高了效率。
-
Subtopic 4
- Subtopic 1
-
-
刷新注意:
- 刷新对CPU是透明的,即刷新不依赖于外部的访问
- 动态RAM的刷新单位是行,因此刷新操作时仅需要行地址
- 刷新操作类似于读操作,但又有所同。刷新操作仅给栅极电容补充电荷,不需要信息输出。另外,刷新时不需要选片,即整个存储器中的所有芯片同时被刷新
读写周期(了解即可)
- 对存储器进行连续两次存取操作所需要的最小时间间隔
Questions:
-
为什么采用SRAM作为Cache
- 因为SRAM内部采用的是双稳态电路的形式来存储数据,不需要进行刷新,SRAM的存取相较于DRAM速度快(,但是集成度低,功耗大。)
-
SRAM价格贵的原因?
- 一个SRAM存储单元大约需要六个晶体管,集成度低,做工复杂。DRAM通常使用1个晶体管。
-
为什么使用DRAM作为主存系统
- 相对于SRAM来说,DRAM具有容易集成、位价低、容量大和功耗低等优点,但DRAM的存取速度比SRAM的慢,一般用来组成大容量主存系统
-
为什么DRAM需要刷新?
- 因为DRAM上的电荷只能维持1-2ms,因此即使电源不断电,信息也会自动消失,因此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刷新,通常取2ms.
-
易失性存储器和刷新的区别
- 易失性存储器是指断电后数据丢失,SRAM和DRAM都满足断电内容消失,但需要刷新的只有DRAM,而SRAM不需要刷新
只读存储器
特点
- 结构简单,所以位密度比可读写存储器的高
- 具有非易失性,所以可靠性高
类型
-
掩模式只读存储器(MROM)
- 生产直接写入,无法更改。可靠性高,集成度高,但灵活性低
-
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 一次可编程
-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 可编程次数有限,写入时间太长
-
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
- 不加电可长期保存,可重写。价格便宜,速度快,集成度高
-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
- 由控制单元和Flash Memory构成。读写速度快,低功耗。价格高
组成
指令执行过程中需要访问主存时,CPU首先把被访问单元的地址送到MAR中,然后通过地址线(注意是单向的)将主存地址送到主存中的地址寄存器,以便地址译码器进行译码选中相应单元,同时CPU将读写信号通过控制线送到主存的读写控制电路。如果是写操作,那么CPU同时将要写的信息送到MDR中,在读写控制电路的控制下,经数据线(注意是双向的)
将信号写入选中的单元:如果是读操作,那么主存读出选中单元的内容送到数据线,然后送到MDR中。数据线的宽度与MDR的宽度相同,地址线的宽度与MAR的宽度相同。图3.6采用64位数据线,所以在按字节编址方式下,每次最多可以存取8个单元的内容。地址线的位数决定了主存地址空间的最大可寻址范围。例如,36位地址的最大寻址范围为0~236-1,即地址从0开始编号。
数据线数和地址线数共同反映存储体容量的大小,图3.6中芯片的容量=236×6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