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初步认识+常见术语
数据:
定义: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是计算机中可以操作的对象,是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并输入给计算机处理的符号集合。
外延:数据可以是数值类型(比如:整型、实型),也可以是非数值类型(比如:声音、符号、图像)。——看图说话。
数据 | 数值类型 | 非数值类型 |
整型、实型 | 声音、符号、图像 |
数据性质:——
(1)
对数据的一些常见的描述
(1)数据就是符号,并且是满足两个前提的符号。第一、可以输入到计算机中。第二、能够被计算机程序处理。
数据元素:
定义:数据元素是指组成数据的、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整体处理。也被称为记录。
数据项:
定义: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对数据项的认识:
(1)数据项是数据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
(2)数据元素是数据结构中建立数据模型的着眼点。
数据对象
定义:数据对象是指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
解释:
(1)性质相同:性质相同是指数据元素具有相同数量和类型的数据项。
数据结构
定义: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结构分类:
逻辑结构
定义: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类:逻辑结构分为集合结构(比如set这个数据结构)、线性结构(比如数组和链表这种结构)、树形结构(比如二叉树、最小堆数据结构)、图形结构。
物理结构
定义:物理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
直白的讲:将数据元素存到计算机的内存(比如存储器)、外存(比如硬盘、软盘、光盘等)的形式。外存多使用文件结构来描述。
数据、数据对象、数据元素、数据项之间的关系?
物理结构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数据的存储结构应该能够正确的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物理存储结构的形式?
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
定义:把数据元素放在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中,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关系是一致的。
链式存储结构
定义:把数据元素存放在任意的存储单元里,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数据类型:
解释:类型=变量或者表达式的取值范围+可以进行的曹操。
定义:数据类型是一组性质相同的值的集合以及定义在此集合上的一些操作的总称。
分类:(1)原子类型-是不可以载分解的基本类型,比如整型、实型、字符型。
(2)结构类型:由若干个类型组合而成,是可以再分解的。
数据类型划分的原则?
数据类型是按照值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为什么会考虑到数据的类型呢?
数据组合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对内存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有了数据类型的说法。
抽象
定义:是指抽取事物具有的普遍性的本质。
抽象数据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数据对象+数据对象中各个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对数据元素的操作。
如何描述抽象数据类型?描述抽象数据类型的标准格式?
对抽象数据类型的描述:
1.抽象数据类型体现了程序设计中问题分解、抽象和信息隐藏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