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996,生病ICU?关注:年轻人该如何奋斗

转载自《共青团中央》:https://mp.weixin.qq.com/s/e5qaW6ED_WUunNYG-q7frg

 

近日 # 被996围困的年轻人 # 被顶上了微博热搜

原因是最近,程序员界发生的一件大事:

有人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https://github.com/996icu/996.ICU),以此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此举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员响应。所谓的996是指从每天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而“996.ICU”意为“工作996,生病ICU”。

工作996,生病ICU?关注:年轻人该如何奋斗

在互联网公司,996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最近裁员风声此起彼伏的背景下,996工作制成为一些企业逼退员工或是变相增加KPI的手段,再次引发大众关注。有媒体采访了9位经历过996的员工,进公司的时候太阳还没升起来,走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

今年年初,有互联网公司宣布将推行“995”工作制,也曾引发争议和讨论。这一在互联网行业公开的“潜规则”遭遇抵制,应该不是偶然。

可能有两个直接原因:

一是,相关行业从业者的不满已经积聚到了一个临界点;

二是,在当前的经营压力下,不排除有公司“变本加厉”地提高了工作强度,从而导致员工意见反弹。

在法律意义上,996工作制的合法性显然是存疑的。它直接把加班转换为对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要求,甚至对这种机制进行话术包装,赋予其某些文化、道德色彩。

比如,愿意接受的被视为工作积极、有闯劲,有梦想,而配合不积极的则可能被斥责为贪图安逸、得过且过。在此背景下,个体要说“不”,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说法称,找工作是双向的,不接受996工作制可以跳槽到其他行业。且不说这种说法回避了员工维权的正当性,也忽视了今天的996工作制已不只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独有现象,而在向更多行业蔓延。

此次程序员们的集体反弹,到底会获得怎样的回应,现在还不好说。不管怎样,这一现象应该启示劳动监察部门,过去谈论劳动者权益保护,似乎多针对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然而现实证明,在“高大上”的互联网公司上班的程序员也可能遭遇劳动权益保护的危机。

特别是部分企业以996工作制作为变相赶人的手段,劳动监察部门应该有更积极的关注和介入。

 

就在最近,一则普通新闻在社交平台上被广泛转发:一位小伙骑车逆行被拦后突然“崩溃”,怒摔手机后嚎啕大哭,称自己“压力好大,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尽管这只是一个极端个案,但是,大量个案汇集成现象,再加上一些大数据统计结果,应该让社会对年轻人的压力有更多审视。

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2.27小时

上述现象成因各有侧重,但结合996工作制、高房价、低生育率等社会现实,都不难让人联想到压力。

工作996,生病ICU?关注:年轻人该如何奋斗

工作996,生病ICU?关注:年轻人该如何奋斗

其他报道:

工作996,生病ICU?关注:年轻人该如何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