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协同时代的“普及哥”!
本文作者│曹开彬
微信号│chinasoft6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我看来,他简直就是企业服务的“普及哥”。
-
“普及”的前半生
没错。
他就是离开工作了15年的用友、于3月20日正式加盟致远互联、担任执行总裁刚好半年时间的帅哥向奇汉。
在半年这个特殊的日子,我特意去听了听这位“普及哥”的心声。
他的前半生是这样的:
1986年,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来到重庆大学教书,从事数学的基础教育普及工作;其间利用实验室的286计算机,开展重庆市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普及工作;1997年,离开重庆大学,创办重庆金蝶软件公司,并于2001年调任金蝶集团总部,担任集团市场总监,开始致力于财务软件和ERP管理软件的普及工作;2003年,离开金蝶加入用友,历任U8产品市场经理、U8\U9事业部总经理、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执行总裁,致力于ERP软件的普及工作。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人物的最大特点的话,我想到的是“普及”。
在用友推行“普及ERP”风暴时,我记得向奇汉是其中的重要角色,他屡放大招,他屡见成效。
他就是一位具有强大能量的“普及哥”。
如今,这位“普及哥”要再次走向另一个普及大业——协同普及。
-
第五代管理软件
在致远互联董事长兼总裁徐石看来,协同是一个大市场,也是一个大热点,是一个值得普及、急需普及的伟大事业。
徐石认为,协同管理软件与传统管理软件有本质区别,它是第五代管理软件。
传统管理软件是以物料、信息或资金为核心,以计划为轴线对企业进行管控;而协同管理软件是以人为中心,以协同行为信息为轴线对企业进行管理,其核心是要把“人”这一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
这个思想对于产品理念与设计、产品研发与服务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整个管理软件产业正在因此经历一场巨大变革。
有意思的是,徐石认为,在林林总总的管理软件中,协同管理软件是极具本土特色的原创管理软件,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哲学,并有效融入了西方契约精神和科学管理原理。
如今,协同管理软件正处于全面普及的关键时期。
徐石力邀向奇汉加盟致远互联,就是希望他能再次担当普及重任:把协同的理念和软件普及到千千万万的组织中。
从局外人观察,到入局直接操盘,对于协同,普及哥很快有了自己的心得。
他认为,普及协同,需要解决四个模式之争。
-
OA模式还是协同模式
普及哥认为第一个面临的争论问题便是,从产品层面来讲,是OA模式还是协同模式?
他深深认同致远互联提出的“协同五环”理念,即“工作协同-业务协同-集成协同-产业链协同-社会化协同”。
普及哥的目标是,要使企业彻底摆脱“OA模式”,接受“协同模式”,拥有更实在的“协同价值”。协同五环就是从OA领域的工作协同,向业务迈进。
在ERP普及时代,向奇汉曾和团队一起,创造性地搞了个“ERP123”,将ERP的普及门槛迅速降低到“冰点”。
在普及哥的眼光里,OA不是所有组织、所有企业都需要的,而协同则是每个组织都无法避免的。
协同既要包含OA,又要超越OA。
-
轻度模式还是深度模式
同样是协同模式,还有两个重要的模式之争,即是轻度协同还是深度协同?
徐石在对外演讲时,曾表达一个观点,即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泛协同时代。
众多的人在谈论协同,也有众多的产品或SaaS应用、移动APP号称自己是协同。
徐石和向奇汉都认为,这种动不动就贴上“协同”标签的现象表明,协同已被业界和客户所充分接受;
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协同市场将会是鱼龙混杂,名目繁多。这必然导致协同到处可见,是一种泛协同的存在。
按这个视角,当前的协同市场可以分成两大阵营,一种是以钉钉等为代表的纯SaaS应用的轻度协同派,一种是以致远互联等为代表的深度协同派。
轻度协同派能满足的应用主要在于企业IM、考勤、日程、工作日志、简单审批、简单任务安排等功能;而深度协同则在轻度协同功能的基础上,一般还会包括工作流管理、协同门户,以及诸如费用管控、知识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表单管理等深度业务应用,以及支持随需定制的业务开发平台和支持协同作为门户的集成平台等。
当前,协同市场上竞争格局混乱。很多原先在资本市场上非常风光的公司,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其前景似乎不容乐观。
普及哥向奇汉看到这种现象。他认为,从之前的ERP普及经验来看,只有轻度应用,将参与不到企业真正的业务环节,解决不了真正的实际问题。
对于企业用户而言,深度协同是必须的。只有深度协同,才有深度价值。
-
标准模式还是大规模随需定制模式
财务软件及ERP普及,主要是通过标准化产品的标准模式,普及哥在推动U8ERP普及时,曾和团队提出ERP普及的“7-2-1”原则,即70%标准-20%行业-10%个性。
对市场推广有深厚经验的普及哥知道,要推动协同普及,仍然面临如何规模化的一道选择题:即标准模式还是定制模式?
普及哥认为,财务软件和EPR普及,主要采用标准化产品的模式。这符合其产品特征,财务软件有标准财务制度、ERP软件有MRP理论支撑。也和当时的技术特征和客户应用特征相吻合。
但对于协同管理软件,特别是基于以“人”为中心的协同管理软件,当前还缺乏像财务软件和ERP一样的理论支撑。再加上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微服务架构,企业需要快速见效、低成本的企业信息化新趋势,普及哥认为,推动协同普及要有一套不同于财务和ERP普及的新模式。
“致远互联的业务生成器,并亲自现场倾听了致远互联的协同应用大赛,让我眼前一亮,我觉得我找到了推动协同普及的新模式:那就是大规模随需定制模式!”普及哥兴奋的告诉笔者。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软件产品作为一种特定形态的产品,其趋势同样是大规模随需定制。ERP基于标准产品、最佳实践进行普及,客户主要任务是把ERP标准产品用好,但其缺点是见效周期长。我在致远协同应用大赛中看到的各种应用都是基于客户随需定制的业务应用创新,且见效时间基本都在1至3个月时间。更重要的是,应用之间都是基于门户数据打通的。”
“基于业务定制平台、实现行业复制、发挥生态作用的大规模随需定制,这就是协同管理软件普及的新模式。”普及哥如此总结协同普及。
当前,普及哥正在致远带领团队根据不同的行业形成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并要大规模地复制到其他组织中。
-
直销模式还是生态模式
解决了协同的产品形态问题,要协同普及,必须在营销手段、实施手段上有强大的支撑。
在当前的协同市场,有两种典型的营销和实施模式,即直销模式和渠道模式。
普及哥坚定地认为,渠道模式,即生态模式,将会是普及协同的必经模式。
直销模式的优点是厂商自己的控制力强,缺点是成本高,覆盖面有限,扩张速度有限;
生态模式的缺点是收入规模短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优点是成本低、可以快速扩张、快速覆盖全国。
普及哥干的是普及的事,他相信,只有发展众多的渠道商,**覆盖全国的生态合作伙伴,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协同普及。
光凭自身的力量,覆盖全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别是协同普及的大规模随需定制模式,需要更多的行业定制应用伙伴在定制平台上创造更多的创新应用,这也是致远互联渠道体系中,吸引了众多ERP伙伴、行业解决方案伙伴的原因。
-
普及在路上
在刚刚结束的2017致远互联精英合作伙伴夏令营上,普及哥看到致远生态的力量正快速扩大;在正在举行的致远协同第七届应用大赛上,普及哥看到众多的体现“智慧协同,随需定制”的创新行业应用不断涌现。看着这些优秀的合作伙伴和众多通过随需定制、快速见效的智慧协同应用,普及哥乐在心里。
他知道,这是一支拥有协同梦想,被协同软件创始人、致远互联创始人徐石充分点燃的生态力量。
他知道,他正和这支队伍一起,走在协同普及的大路上。
他知道,他的人生,就是把业界最先进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到各行各业中去的普及人生。
软件网每日新闻播报
—SaaS—
—基础架构—
—国产化—
—管理会计—
—云计算—
—人工智能—
—信息安全—
—软件园—
—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