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爱因斯坦没说清楚!竟有人相信一个粉笔头就能让全人类多喝100年的热水?...
一个粉笔头
一共能释放多少能量
爱因斯坦大家肯定都熟悉,相信也有很多朋友听说过质能方程。
根据质能方程的公式,我们发现:似乎能量和质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尤其是一些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对论,又有一点数学基础的人,他们很容易就会对这样的说法坚信不疑。
甚至还有人声称:一个粉笔头释放的能量就足够全地球的人烧100年的开水。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一个粉笔头的能量到底有没有这么大?
质能公式真面目
严格的来讲,粉笔头确实蕴藏着庞大的能量,但是这个能量我们还真没法运用。
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其实还得从质能方程的含义讲起,我们直接从相对论的质量能量动量关系出发。
一般来说,一个系统(比如说一个复合粒子)的总能量包含三种:静能、动能和势能(相互作用的能量)。我们熟知的质能方程 并不是完整形式,其完整形式为:
式子中的 表示的是物体静质量,也就是在相对物体静止的参考系中测得的质量。
静质量是一个有着良好定义的物理量,它是一个标量,不随着参考系的变化而变化,而随着参考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是所谓的“动质量”:
再考虑动量的定义: ,代入到第一个式子中就可以得到:
当当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质能公式”了。但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质量是所谓的“动质量”,并不是静质量。
很多人认为的“有多少质量就有多少能量”中的质量是静质量,但质能公式中的质量是“动质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所以这个式子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会相互转化”,实际上只说明了动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也就是说,根据质能方程 ,确实可以计算出一个粉笔头所拥有的总能量,但是这并不是说,这其中的能量全部可以被应用。
当我们说一个反应释放能量或者说能量被释放出来的时候,大部分情况都是在说能量由其它形式转化为粒子的动能,宏观的表现就是放热,像剧烈爆炸等等就是粒子动能在短时间剧烈增加导致的。
能量总是在几种不同的形式中转化,而不能凭空产生或者湮灭,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通常,我们利用能量的过程是把势能或者静能转化为粒子的动能,粒子的动能越大,对应的温度越高,这个前面提到了。
比如说,火力发电站,就是把化学能(其实质为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即势能)转化为粒子的动能,最后水的温度增加,带动蒸汽轮机转动发电;核电站也是类似,只不过是把粒子的静能转化为动能。核电站的基本原理也是烧水:
但是这部分的静能,其实质为底层粒子(核子,包含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势能(也就是所谓的结合能),比如说,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如果把原子核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只存在静能 :
如果把原子核看作是核子构成的一个复合体系,那么原子核的能量则包含核子的静能、核子的动能以及核子之间的势能:
由此,也可以算出来原子核的质量:
而核反应,就是把原子核中的势能转变为其它粒子的动能,而且由于实际上静能远大于势能,所以释放的能量只占了原子核总能量很小的一部分。
但是,原子核中的静能部分依然无法释放出来。从这个角度上说,总是有一部分能量(静能)无法被利用。而在核反应中,这部分静能远远大于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
怎么释放静能?
那有没有办法把这部分静能也转化为能利用的动能呢?“质能方程”的背后还藏着怎样的故事?
这篇有意思的文章来自我的好朋友
超级数学建模(ID:supermodeling)
扫描二维码,发送“质能方程”查看全文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超级数学建模”是一个涨知识的数学科普公众号,从数学视角每日为你解密社会热点、自然现象、科技发明、乃至人类进步。提供最有价值的内容。同时,它还被《环球科学》评选成为“最受关注的十大学术公众号”。
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涨知识!
(点击图片可直接阅读)
▼
究竟是什么题?
关注“超级数学建模”,回复“一道题”查看文章
这道小学题竟然比心里阴影面积还难
关注“超级数学建模”,回复“小学题”查看文章
爱因斯坦看了《流浪地球》估计会被气死,利用木星引力加速地球?
关注“超级数学建模”,回复“流浪地球”查看文章
数学界再出变态神人!竟用一个比基尼方程,暴力吊打美国数学家!看完我惊了......
关注“超级数学建模”,回复“比基尼”查看文章
这样涨知识还有趣的文章太多了
扫描下方“超级数学建模”二维码
还有更多精彩文章都在他们的公众号里:
每一篇都能带给你不一样的解读与思考!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更有免费的数据全集!
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栏的数据全集
就可以获得足足几十G的数据包
(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数据了)
关注回复“数学”免费观看6部经典趣味数学纪录片《数学的故事》《维度:数学漫步》等。
如果你是科学爱好者,在这里,你会遇到很多数学大神,可以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如果你是科技小白,在这里,你会学到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感叹数学竟然是如此的简单有趣。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
如果识别二维码有问题
请搜索微信号:supermodeling
有趣的世界是多样的。他们只追求最有价值的内容,不煲没有营养的鸡汤,也不生产没有信息增量的文章。
他们只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另一种看世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