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运行模式、用户管理、网络设置、ssh远程连接
Linux自有服务
一、概述
自有服务是不需要用户进行安装,当系统安装好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的服务
二、运行模式
运行模式可以称为Linux的运行级别
Linux中存在一个进程init(初始化),进程id为1
不同发型版本存在差异,CentOS6.5中配置文件在/etc/inittab
- 0 — 表示关机级别(不要将默认级别设置为该值)
- 1 — 单用户模式
- 2 — 多用户模式,不带NFS(Network File System)
- 3 — 多用户模式,完全的多用户模式
- 4 — 没有被使用的模式(被保留的模式)
- 5 — X11,完整的图形化界面模式
- 6 — 表示重启级别(不要将默认级别设置为该值)
通过命令[init 数字]可以进行不同模式的切换
三、用户与用户组管理
Linux是多任务多用户的操作系统,任何需要使用系统资源的用户都需要向系统管理员申请账号,然后使用账号进行系统的登陆
用户账号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跟踪,并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可以帮助用户组织文件并未用户提供安全性保护
配置文件:
- /etc/passwd 存储用户的关键信息
- /etc/group 存储用户组的关键信息
- /etc/shadow 存储用户的密码信息
1. 用户管理
-
添加用户
- 语法: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 -g:指定用户的用户主组,选项的值可以是用户组的id或组名
- -G:指定用户的用户附加组,选项的值可以是用户组的id或组名
- -u:uid,用户的id,系统默认会从500之后按顺序分配,也可以通过该选项自定义
- 查看/etc/passwd文件,验证是否创建成功
- 文件结构—>用户名:密码:用户ID:用户组ID:注释:家目录:解释器shell
-
修改用户
- 语法: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 -g:指定用户的用户主组,选项的值可以是用户组的id,也可以是组名
- -G:表示指定用户的附加组,选项的值可以是用户组的id,也可以是组名
- -u:uid,用户的id,系统默认会从500之后按顺序分配
- -l:修改用户名
-
设置密码
- 语法:passwd 用户名
- 语法:passwd 用户名
-
删除用户
- 语法:userdel 选项 用户名
- -r:表示删除用户的同时,删除其家目录
-
切换用户
- 语法:su [用户名] (可省略,省略情况下则切换到root)
- 语法:su [用户名] (可省略,省略情况下则切换到root)
2. 用户组管理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不同Linux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用户组队管理涉及用户组的添、删除和修改
-
用户组添加
- 语法: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名
- -g:自定义用户组id
-
用户组编辑
- 语法: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名
- -g:修改用户组id
- -n:设置新的用户组名
-
删除用户组
-
语法:groupdel 组名
-
如果某个组是某个用户的主组,则不能删除,如果需要删除则将此用户移除这个组
-
四、网络设置
- 重启网卡:/etc/init.d/network restart
- 通过ifconfig命令得到网卡名,从而进行网卡重启
五、ssh服务
1. 概述
ssh(secure shell,完全外壳协议),常用作用:远程连接、远程文件传输
协议端口号:默认22,可以修改ssh服务的配置文件对端口号进行修改
配置文件:/etc/ssh/ssh_config
- 服务的启动/停止/重启:service sshd start/stop/restart
2. 远程终端
帮助使用者连接远程的服务器,常见的工具有Xshell、secureCRT、Putty等
- Xshell连接
- 使用FileZilla传输文件
- 其他内容可关注我的个人博客!不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