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_测试用例编写
测试用例的含义
含义/作用:
- 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预期结果
- 理清思路,避免遗漏/跟踪测试进展
- 历史参考/重复性/工作产出
不写用例的情况:
- 只需测试一遍的,花费设计测试用例比较麻烦
- 需求变动大且频繁的
- 项目时间不允许
- 不编写不完整或别人看不懂的测试用例,那样就没有意义了
软件需求分析
要点
- 准确的理解和描述客户需要的功能
- 帮助客户挖掘需求
- 分析客户需求的可行性
困难点
- 客户说不清楚需求
- 需求本身经常变动
- 分析人员和用户理解有误
分类
- 功能需求
- 非功能需求:又称约束,如响应时间,存储效率,报表的规格,界面的样式
- 领域需求:系统的领域,比如管理系统
需求分析过程
- 可行性研究
- 需求导出和分析
- 需求描述
- 需求有效性验证
- 需求管理
停止软测的标准
- 语句覆盖最低不能小于80%
- 测试需求覆盖率达到100%
- 测试用例覆盖率达到100%
- 一,二级缺陷修复率达到100%
- 三,四级缺陷修复率达到80%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 等价类和边界值
- 因果图制作判定表
- 场景法
- 流程法
- 错误推断法
- 正交表
一,等价类和边界值
把无法穷举的数据分类书写:
- 按照需求写出有效等价类
- 根据需求取反,写出一部分无效等价类
- 找到特殊情况的无效等价类(中文、英文、空格、空、符号、小数; 根据需求来选择)
1、长度
2、组合
3、类型
4、是否为空
5、是否区分大小写(根据需求来定,一般大小写都会区分)
6、空格问题(程序中文字的最前和最后部分的空格,程序员喜欢清除,文字中间的空格会保留)
通过等价类思想可以找到有效和无效的内容,再通过边界值思想把测试用例具体化;边界值是配合等价类思想使用的;
边界值:比边界大一点、和小一点的值都要测试到位;
二,因果图制作判定表
逻辑:
1、恒等 有原因就有结果 没有原因就没有结果
2、非 有原因没结果 没原因就有结果
3、或 条件只要有一个是真的,结果就是真的,都是假的,结果才是假
4、与(且) 条件必须都是真,结果才是真,只要有一个是假,结果就是假
步骤:
1、 找到所有的条件桩(输入条件)和动作桩(预期结果),把具体的条件项(所有输入的条件)和所有输出的条件(动作项)填写进去
2、 得到初始表格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简化(使用”-”来代表此选项,选择任意结果都不会影响最后结论)。
三,场景法
基本流:正确的业务流程
备选流:有问题的业务流程
测试用例的书写:只需要把需求文档的每一条当作一个测试用例即可
四,流程法
测试用例必须包含所有的分支条件,每一个分支条件就是一条测试用例
五,错误推断法
1)当时间紧任务急的时候,测试时间较少,可以考虑使用错误推断法来设计测试用例
2)根据测试人员以往项目的经验来设计;
3)已经经过了几轮测试后,这时候也可以使用推断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