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认证工程师HCIA-RS课程基础笔记(一)
OSI开放式互联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与OSI对应:
分层 |
协议 |
服务、功能 |
数据形式 |
应用层 |
OICQ、http、https |
产生数据、用户需求 |
数据段 |
传输层 |
TCP、UDP |
解决数据的传输需求 |
数据包 |
网络层 |
IP、ARP |
路由 |
数据帧 |
数据链路层 |
以太网协议 等 |
把物理链路变成一条数据链路、把一条有差错的物理链路变成一条无差错的数据链路(逻辑纠错功能) |
数据比特流 |
物理层 |
|
传输数据比特流 |
ISP互联网络提供商
传输层定义的两种协议:
TCP端口号:
协议 |
端口号 |
FTP |
21、20 |
HTTP |
80 |
TELNET |
23 |
SMTP |
25 |
TCP头部(16字节):
IP Header |
TCP Header |
Data |
Source Port |
Destinnation Port |
|||||||
Sequence Port |
||||||||
Acknowledge Number |
||||||||
Length |
Resv |
RST拒绝服务 |
URG |
ACK确认 |
PSH |
SYN请求 |
FIN结束 |
Windows |
Checksum |
urgent Port |
|||||||
Options |
Pidding |
|||||||
端口号分类:
UDP端口号(8字节):
IP Header |
UDP Header |
Data |
UDP头结构:
Source Port |
Destination Port |
Length |
Checksum |
TCP传输过程:
路由器系统视图:
视图 |
相关命令 |
其他 |
用户视图 |
|
默认视图,标志为<> |
系统试图 |
system-view |
标志位命令行首提示符号为[] |
接口视图 |
interface gigabitethrnet(千兆端口)/Ethernet(百兆端口) 0/0/0(物理端口位置) |
|
协议视图 |
|
|
常用命令:
查看所有接口的IP地址及状态: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 查看当前端口的配置:display this 为当前端口配置IP地址:ip address 地址 掩码位数 当前端口初始化:undo 保存配置:save 仅在用户视图下有效 推回上一层:qui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