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IT基础知识和原则
顾名思义,精益IT的根源在于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在上世纪40年代建立的丰田生产系统中开发的。
精益IT确实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作为精益管理的基本原理在软件开发和维护中的应用或改编,这一主题并不为人所知。 精益IT的两个关键要素是避免浪费和持续改进流程。 [1,2,3]
在公司中引入精益也称为精益转型计划。 由于这是组织和文化的重大变革,因此精益IT不仅是单一方法的引入。 精益转型需要在多个方面采取行动。 麦肯锡的方法考虑了以下示例(4 +1)维度: [4]
- 心态和行为,
- 流程效率
- 绩效管理
- 组织与技能与
- 客户的声音。
对于这些维度中的每一个,都有许多工具,方法和方法。 作为精益转型的一部分,这些在公司的每个部门/团队中进行介绍和执行。 工作单位/团队的转型通常需要3-4个月。 之后,将建立一个持续改进过程,以保持现状,甚至获得进一步的改进。
精益IT原则
史蒂文·C·贝尔(Steven C. Bell)在他的《精益IT,促进和维持精益转型》一书中描述了精益IT的9条原则和/或要素: [5]
- 尊重人,
- 追求目标
- 目的不变
- 主动行为
- 源头上的质量,
- 客户的声音,
- 流/拉/跳动
- 系统思维与文化。
下图显示了一些最重要的依赖关系。
与敏捷开发方法的关系
敏捷软件开发方法论(例如SCRUM,XP)和精益IT非常相似,这并不是巧合,因为许多敏捷方法和范例都源于精益管理。
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 流行的敏捷开发方法非常适合自组织团队。 如果团队成员适合自组织,那么它可以很好地工作。 精益IT并非基于自组织团队,这意味着在精益IT下,经典的领导结构也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
- 敏捷方法通常仅限于隔离的工作团队和/或位于同一地点的团队的组合。 精益IT更像是一种企业方法。 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是存在精益IT整个公司失败的风险。
- 精益IT可以在实际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之外使用。 对于基础设施单位尤其如此。
尽管存在所有差异,但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在于它们试图(i)通过持续改进过程(iii)来提高生产率和客户导向(ii)以实现增加的客户利益。
- 丰田生产系统 Wikipedia;(2011年8月2日站位); http://de.wikipedia.org/wiki/Toyota-Produktionssystem
- 精益管理 ; Wikipedia;(2011年8月2日站位); http://de.wikipedia.org/wiki/精益管理
- 精益IT ; Wikipedia;(2011年8月2日站位);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an_IT
- 精打细算的时机已经成熟; (2009); http://www.mckinsey.com/clientservice/Financial_Services/Knowledge_Highlights/Recent_Reports/~/media/Reports/Financial_Services/Lean_In_Payments.ashx
- 史蒂文·贝尔和迈克尔·奥森 精益IT,实现并维持精益转型; 生产力出版社; (2010); ISBN-13:978-1439817568
参考: 精益IT基础知识和原则。 由我们的JCG合作伙伴 Markus Sprunck在Software Engineering Candies博客上获得。
翻译自: https://www.javacodegeeks.com/2012/05/lean-it-fundamentals-principl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