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台虚拟机并安装linux系统
1.建立一台虚拟机
使用的虚拟机软件是VMware Workstation12,获取VMware Workstation12,在本人百度网盘中或者在官网中下载,下载完成后就进行下一步安装,直到安装完成。
使用安装好的VMware Workstation12创建虚拟机:
【1】打开虚拟机新建向导
【2】虚拟机配置模式选择,选择典型方式
【3】虚拟机操作系统安装模式选择
- 光盘
- 镜像文件
- 裸机,不安装任何操作系统(默认)
此处默认选择3
【4】虚拟机操作系统选择界面
选择 linux操作系统的centos64-bit版本
【5】虚拟机名称和保存位置
- 虚拟机名称:centos系统
- 保存位置--G:\VM
【6】虚拟机磁盘配置
- 设置虚拟机硬盘的大小:默认大小20G
- 虚拟机硬盘存储方式:单个文件存储虚拟机硬盘
【7】创建界面,其中显示了这台新建虚拟机的各种配置,可以点击订制硬件按钮来修改虚拟机的各项硬件配置
【8】完成,返回VMware主界面,其中显示了我们新建这台虚拟机的各种配置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在这台虚拟机上安装linux操作系统
2.在安装好的虚拟机上安装linux操作系统
【1】双击虚拟机首页设备下的“CD-ROM”项,打开配置窗口
- 点选“使用ISO映像”项
- “浏览”按钮选择我们在网上下载的centos操作系统iso安装映像文件,设置完毕,点击确定。
- 点击界面中启动虚拟机按钮,启动虚拟机。
如如果使用linux安装光盘,选择“使用物理驱动器项”
【2】开始安装linux系统
- 跳过光盘检测,进入欢迎界面
- 语言选择界面,选择中文简体
- 键盘选择界面,选择美国英语式
- 存储设备选择界面,选择基础存储设备
- 弹出警告,硬盘中没有分区或者centos没有识别分区,并通知我们后续过程将对硬盘进行分区,选择“是,忽略所有数据”
- 设置计算机的主机名:localhost.localdomain
- 时区选择界面,选择北京或者上海,特别注意不要勾选UTC选项
- 根用户密码设置界面,设置密码,用户名:root
- 磁盘分区界面,前四个选项均会生成默认的磁盘分区布局,我们将选择最后一项,自定义磁盘分区布局
- 手动创建分区操作界面,我们创建分区只有两个分区,一个根分区和一个swap分区
- 格式化磁盘,两步确认“将修改写入磁盘”,此操作不可逆,安装程序开始格式化并进行分区
- GRUB引导装载程序安装窗口,采用默认设置
- 系统软件包安装选择界面,选择Basic Server和“现在自定义两个选项”
- 软件包订制界面,选择如下
15.重启系统
16.创建普通用户
17.配置时间
18Kdump配置为无
3.概念补充
【1】存储设备概述
- 基础存储设备指的就是机器上本地存储设备,一般来说指的是硬盘
- 指定存储设备指的是企业级的存储设备,如NSA,SAN等等
【2】硬盘分区规定
没有分区的硬盘就好像一个没有隔断的超大仓库,将货物(对硬盘来说就是数据)存放在里面,存取管理十分不便,因此有必要将这个大仓库分割成若干个大小合适的小仓库(对硬盘来说就是分区),但是由于硬件的限制,每一个硬盘仅拥有一个64字节大小的分区表,用来记录硬盘中的分区信息,每个分区的信息大小是16字节,因此每个硬盘最多可以分为4个主分区。
但我们发现硬盘分区中并没有这个限制,原因是四个主分区可以有一个被替换为扩展分区,在这个扩展分区内部,可以继续划分分区,这些分区被称为逻辑分区,逻辑分区使用起来与主分区没有区别,其数量理论上是没有限制的。
【3】linux存储设备命名规范
在linux中,对于硬盘和分区的命名,与windows大相径庭。
机器中的第一块硬盘被称为sda,第二块硬盘被称为sdb,依次类推.其中,sd表示SCSI Device硬盘中的分区
以sda为例,第一个主分区sda1,第二个主分区被称为sd2,依次类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逻辑分区的起始号码是5,也即在sda中,不管前面是否有四个分区,第一个逻辑分区总是被叫做sda5。
【4】linux文件系统
- 文件系统:分完区的硬盘仍然不能使用,需要格式化之后才能使用,未格式化的分区,就好像一个没有货架的仓库,货物(对硬盘来说就是数据)只能杂乱无章的堆放在里面,因此有必要将仓库中放置好货架(对分区来说就是格式化),也即规定一种数据存放的方式,也即创建文件系统。
- 文件系统种类:文件系统有许多种,windows中常用的文件系统是NFTS和FAT32,centOS中最常用的文件系统是Ext4和SWAP,也是我们接下来要使用的文件系统。
- inux中文件组织方式:linux中文件组织方式也是十分独特,没有Windows中盘符的概念,linux中整个目录是个树形结构,所有的格式化后分区都要“挂”在树的某个分支上才能够被使用。如下图:
举个栗子,这棵树的根就是根目录,根分区就是挂在根目录上,我们通过根目录就可以访问根分区。
特别要提到的是,linux中一个特别的也是必须有的分区,叫做交换分区,也叫swap分区。
事实上,swapd分区的原理比较复杂,在这里只做简单描述:
- swap分区用途:当linux中运行的程序需要的内存比电脑上拥有的物理内存还要大的时候,解决的办法就是把存不下的东西转移到硬盘上的“虚拟内存”中去,另外也可以把一下很久不活动的程序转移到“虚拟内存”中去,等要用的时候再取回。
- swap分区概述:swap分区就是linux专门划分给“虚拟内存”所使用的分区,使用一种特别的文件系统,就是前面提到的SWAP文件系统,SWAP分区也不能挂到某个目录上,因此在文件目录中是看不到swap分区的。
- swap分区大小划分原则:如下表,
实际内存 | 交换空间(swap分区) |
<=4G | >=2G |
4G-16G | >=4G |
16G-64G | >=8G |
64G-256G | >=16G |
【5】GRUB
GRUB是一种引导装载器,他负责从硬盘分区中找到内核并将其装载入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