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训练营day1笔记+内容创作——如何找到身边的低成本好选材
大主题:如何找到身边的低成本好选材
小主题:新媒体与非虚构写作
Part1 非虚构写作“Non fiction novl”的源起
- 1966年 杜鲁门-卡波特 《冷血》
- 1968年 诺曼-梅勒《夜魔下大军》
- 新闻写作:倒金字塔
- 汤姆-沃尔夫Tom Wolfe
- 珍妮特-库克 Janet Cooke《吉米的世界》
Part2 非虚构写作在中国
- 李敬泽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何伟
“中国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
“知识分子写作”:《中国在梁庄》《中国少了一味药》《拆楼记》《在风中呼喊》
“特稿潮流”:<大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
“新媒体爆款”:<在三和玩游戏的人们><我是范雨素>
<请转告局长,任务完成了>
媒体非虚构写作平台:
- 传统媒体:QQ智族,时尚先生Esquire,南方人物周刊,每日任务
- 界面-正午
- 真实故事计划
- 中国三明治 有故事的人
- 澎湃-湃客
- 网易-人间
- 谷雨 故事硬核
Part3 非虚构写作法则
- 真实性:真的案例,真的事情;真实元素;
- 文学性:技巧性;如何控制你情感的起伏;叙事的能力;盘旋的能力;抓住眼球的能力;
调查性- 社会性: 举一反三,能够对认识社会有很大帮助;
- 平民性:具有普世性的;
非虚构写作与人文科学的相互关系
- 新闻学
- 文学
- 社会学
- 历史学
- 人类学
提供切入角度的学术支撑;
一篇优秀的非虚构作品
- 题材
- 文本:自己的勤勉,自己先去写出来;
低成本选题
- 时间成本:无法向媒体记者那样有专门的时间去采访
- 金钱成本:没有专门用于写作的经费
- 适合普通人:降低选题操作门槛和难度
两种文本
- 回忆录(自己的事)
第一视角:熟人网络,个人情绪
- 你的生活经历,过去的事情,如实地还原
- 记录(别人的事)
多重视角:新闻敏感,问题深度
- 低成本选题的价值取决于作者看问题的深度
举例,GQ报道|帝吧风云:被互联网培植的愤怒
贴吧的文化,当代年轻人直观面貌下的折射
寻找可以采访的对象,考虑采访的成本- 低成本选题的价值取决于作者看问题的角度
举例:游戏,数字遗产
用游戏的切口承载自己想表达的价值
你想写的是游戏,要落到人性上去- 抓住低成本选题是个接地气的过程
举例:淘宝刷单月入过完的秘密
我是怎么骗老年人买保健品的?
当然,你需要先了解人性,社会和中国。
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