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相亲市场的现状分析:百亿级市场的难点与机遇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独居老人的数量也在增加。早在201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达到51.3%,空巢已经取代传统的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居住模式,成为中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方式。2017年,全国离婚/丧偶的老年人规模为4726万,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29.85%。
如果将这个年龄的限制下降到40岁,那么这个数字就变成了一亿甚至更高,假设每人愿意花在婚恋这件事情上花费100元,那整个的市场规模必将是百亿级以上。
这个被忽略的老年人的细分市场应当被重视起来。当然,针对老年人婚恋市场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也有着极大的机遇。
本文将为您解读老年人群婚恋的意愿及难度,中老年相亲的三大途径都有哪些玩法?这个细分市场还有哪些机会?
老年人再婚意愿及难度
目前社会人们更多是在关心老人们的物质生活,其情感上的孤寂往往容易被忽略。
由于渐渐远离社会生活、无子女或子女独立成家后只剩自己、与亲朋来往频率降低等原因,老年人会感到异常孤独,这种孤独感要比年轻人更强烈,容易造成老年人的精神伤害。
其实,在身心健康角度而言,再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现有研究表明,配偶是决定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感的关键,在老年人情感慰藉和生活协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独居老年人相比,和配偶同住的老年人更加健康。与一般老年人相比,处于居丧期的老年人死亡风险更高。
话虽如此,我国老年人再婚情况并不乐观。据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无配偶的达35%,其中有再婚意愿的达37.6%,真正再婚的只有6.9%;其中70%-80%再婚老年人以离婚而告终。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其中进行婚姻登记的不足一成,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隐婚”即不登记结婚,却像夫妻一样生活。
再婚情况并不乐观的原因是老年人相亲到结婚有着诸多的困难。老年人的个体特征(如年龄、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健康状况、户籍等)、婚姻观念、家庭代际关系、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网络等都会影响老年人对再婚的态度和决策。中国人民大学的统计表明,50%的老年人认为再婚的阻力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此外还有子女反对、财产分割等许多实际问题。
老年人自身思想顾虑重。由于对逝去老伴的怀念无法走出困境。很多丧偶老年人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就给其再婚增添了困难和障碍,老年丧偶对于其自身来说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一般都要经历从震惊悲伤到重塑自我这样一个漫长的阶段。其次,有些丧偶老年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深。认为再娶或再嫁是对不起老伴的行为,怕遭到家人和邻居的指责和嘲笑。
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由于中国家庭具有“去个人化”特征,当遭遇子女干涉甚至反对时,多数老年人会选择妥协和放弃。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再婚比例不高主要来自子女的反对,且对老年男性再婚的影响更大。子女反对的原因包括:一是不能理解和尊重老年人的生活选择,二是出于对家庭财产分配的担忧,三是不希望承担继父母的老年赡养责任。
此外,老年人缺乏相亲渠道。相比于年轻人拥有的丰富社交婚恋资源,中老年人群寻找伴侣的渠道较为欠缺,目前虽有熟人介绍、相亲角、电视相亲节目、网络相亲等,但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网络相亲产品基本没有,已知的百合网等网站并未明确区分注册用户群体,提供的服务与年轻群体无异。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老年人相亲、再婚的难度。
中老年相亲的三大途径
中老年相亲的基本途径包括熟人介绍、相亲角、电视相亲节目、互联网相亲网站等。抛开熟人介绍不谈,今天介绍一下后三种。
一、相亲角
前段时间有一部火了的纪录片,叫做《菖蒲河老情人》,其中便记录了北京有名的中老年相亲角北京菖蒲河公园的老年相亲故事。
在我国,公园相亲角是中老年人传统的相亲渠道,除了北京菖蒲河公园,比较有名的上海徐汇宜家老年相亲角、重庆市渝中区洪崖洞的“相亲角”等。
洪崖洞“相亲角”
但其实,这种自由开放的交友方式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心理抗性比较大,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匹配与指导,单纯靠眼缘的成功率极低。
由于缺乏审查机制,这类相亲角甚至充斥着骗钱、骗性等行为,使很多缺乏分辩能力的老年人上当受骗。
其实,目前也有不少企业开展了类似相亲角的线下相亲大会,虽然场面看起来很火爆,但配对成功率依旧不高。一是缺乏稳定性,二是较短时间的相处,使得谨慎的老年人难以做出决定。
二、电视相亲节目
除了老年相亲角之外,我国还有一种广为人知的中老年相亲途径——中老年电视相亲节目。例如北京生活频道的《选择》、湖北经视的《桃花朵朵开》、湖南经视的《幸福来敲门》、黑龙江卫视的《门当户对》、重庆时尚频道的《牵手》、山东电视综艺频道的《相亲相爱》、四川卫视的《让爱做主.相亲那些事儿》、东方卫视的《精彩老朋友》等等。
这类电视节目收到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较高,且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稳定的收视群,在产业链发展方向已经确立,并有一定的实效。
桃花朵朵开
60加以《桃花朵朵开》为例,从服务人群、节目模式、盈利模式、局限性剖析一下这类电视相亲节目。
《桃花朵朵开》真人秀相亲节目是湖北经视于2013年推出的湖北本土化电视相亲节目。2013年至2014年连续两年保持武汉地区周末黄金时段前三的收视率。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桃花朵朵开》服务过五千多女嘉宾,一千多男嘉宾,年收入在千万以上。
服务人群:
《桃花朵朵开》节目的参与嘉宾主要定位于35岁以上未婚、离异、丧偶等有相亲需求的人群,与之相对应的是观众主要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从节目播出的历史看,参与节目年龄最大的嘉宾有78岁,年龄最小的嘉宾有35岁,还有男嘉宾专程从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赶到武汉报名参加节目。根据节目组的统计,2016年外省男嘉宾报名参加节目的人数达到58人,平均是每周一位,占到所有男嘉宾总数的20%。
节目模式:
《桃花朵朵开》的节目模式和《非诚勿扰》等年轻类相亲节目比较接近,每场4位男嘉宾、12位女嘉宾。开场主持人介绍嘉宾及专家,女嘉宾分别亮相,说出爱情宣言。男嘉宾上场,女嘉宾打出印象分,看男嘉宾会获得几朵桃花,然后男嘉宾通过自述和VCR进行自我介绍,女嘉宾再次打分。接下来男嘉宾和现场女嘉宾互动,最后看会留下几朵桃花,男嘉宾进行反选。
盈利模式:
《桃花朵朵开》的制片人胡晓凡表示,节目制作是湖北经视独立承办的,每年400多万的成本投入。收入分为线上收入和线下收入两种。
线上收入包括以下几类:
1.电视节目的冠名费;
2.伴手礼的广告植入费;
3.短视频分销。主要合作的是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据了解,未来《桃花朵朵开》还有计划在让电视节目与短视频流量互导。比如说把嘉宾包装成网红来推广火山小视频,推广抖音。
线下收入则来自于桃花婚恋生活馆与千人相亲大会。
线下的桃花婚恋生活馆于2015年正式开业。据悉,为了提高婚恋匹配效率,该馆运用了大数据智能交友匹配系统,只要输入“年龄范围”、“是否生育”、“籍贯”等关键词,系统可为客户自动匹配出契合度较高的相亲对象。生活馆现在大概2000多个会员,一人一年需缴纳3600的会员费。
千人相亲会则是通过用相亲会的方式给商场、楼盘、景点景区引流而实现盈利。
局限性
虽然中老年相亲节目受到社会好评,但是相对青年相亲节目,中老年的相亲节目的制作却有重重阻碍。年轻人适婚求偶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中老年相亲则要面对很大的社会阻力。
很多大龄求偶者不愿意录制节目,觉得这种广而告之的求婚让他们颜面扫地。这是节目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劝说当事人,甚至还要劝说当事人的子女。有些大龄求婚者的子女不接受其参加节目,一来不希望父母和别人重新组成家庭,改变原有家庭结构,二来涉及房产等问题。这也是《桃花朵朵开》开办线下桃花婚恋生活馆的原因之一,为了给这些不愿意上台的人开设一个线下场景。
另一个就是女多男少。以《桃花朵朵开》为例,从节目报名数据来看,单身男女嘉宾比例出现了1:100比例,男嘉宾数量极少。
除了来自外界的难题,节目本身也有诸多困难。湖北经视《桃花朵朵开》制片人胡晓凡分析:首先嘉宾年龄跨度大,上场男女嘉宾的匹配度要合适,比如场上男士如果是50岁,50岁以下的女士就要多一些;第二是造型和语言培训,尤其是后者,“很多嘉宾从没在多于5人的场合说过话,上台怎么办?所以我们是有培训的,不教他说什么,只教他怎么开口。”
还有这类老年相亲节目只能在地方频道播出,限制了其传播能力。
尽管是相亲类的电视节目,但电视节目天然的综艺属性,再加上老年人结婚的条件复杂,使得牵手成功率较低,也往往难以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桃花朵朵开》虽然牵手率50%以上,但牵手的人中只有10%左右最后结了婚。
三、互联网相亲网站
其实,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针对老年人的互联网相亲网站。曾经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相亲交友平台知己网也于2018年关闭。
易观《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服务年度分析2017》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规模达34.1亿元,而做出巨大贡献的主要为年轻群体。百合珍爱、世纪佳缘等品牌中50岁以上注册用户数量不足30%,并不是这类网站的主流用户。一些小型网站体验比较差,用户量很少。
反观在国外,中老年互联网相亲网站则十分火爆。涌现出了OurTime、SilverSingles、DatingforSeniors、SeniorMatch等专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提供相亲服务的网站。
比较著名的有SeniorMatch、OurTime。其中,OurTime隶属于MatchGroup,MatchGroup是由GaryKremen和PengT.Ong于1993年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德州达拉斯,是一家市值超过150亿美金的在线交友及婚恋公司。
MatchGroup旗下经营着一系列品牌,包括「刷脸」社交软件Tinder,老牌约会网站Match.com,在美国中部和加拿大广受欢迎的约会软件PlentyOfFish,法国和欧洲约会品牌Meetic,通过数学和问答方式吸引高学历用户群的OkCupid,以及专门针对老年人设立的老年约会网站OurTime。
OurTime于2011年推出,是一个专门为50岁以上的单身人士寻找老年单身伴侣的老年人相亲网站。
Ourtime的服务及产品
服务人群:ourtime只针对50岁以上的老人,在推出时,match.com就为其导入了超过百万的活跃会员。
服务内容:ourtime为会员提供在线聊天、现场活动、约会专家提供约会建议等服务。网站还具有针对性的配对系统,可让符合用户兴趣的潜在对象得到匹配。例如通过区域、身高、家庭条件、爱好等帮助用户精准匹配伴侣和伙伴。
网站特点:约会专家提供的大量优质的指导与建议是ourtime的一大优势。Ourtime的网站上有相当多的指导文章。比如线下约会的指导:
第一次约会是令人兴奋的,并且通常是绝对安全的。但是,请始终采取预防措施并遵循以下准则:
- 始终在公开场合见面。第一次在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约会,绝不在私人或偏远地点。
- 告诉朋友。告知朋友或家人您的计划。如果您有手机,请随身携带。
- 保持清醒。不要做任何有损您判断力并导致您做出可能后悔的决定的事情。
此外,用户在使用ourtime的每一步,都可以得到网站的指导,在与对方交往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情感专家的指导,这些有助于清除不熟悉互联网,缺乏约会技巧的老年人使用在线约会网站时的困难,增强了他们的使用意愿。
网站的设计也比较简单,很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ourtime还推出了手机APP,使得老年人在线交流更加便捷。
除了上述功能,网站还刊载了许多相亲成功的案例,增加了老年人对网站的信任程度。
收入来源:其收入约会收入主要来自会员,其形式为定期会员费,通常会在特定时期内无限制地使用一系列功能。该网站的会员有两种,免费会员和付费会员,成为6个月的会员,每月需要支付11.99美元,成为3个月的会员,每月需要支付17.99美元,仅成为一个月的会员,则需要支付23.99美元。其收入除了来自会员费以外,还有网站广告、线下活动的收入。
市场还还有哪些机会?
考虑到老龄化日趋严重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老年相亲在互联网上应会有所作为。未来我国老年的相亲不应将概念仅仅限定在老年婚恋上,而是可以学习国外老年相亲网站提倡的陪伴理念,将交友、交往、参与、活动融入到整个相亲内容中。
此外,中老年人的相亲反映的核心诉求是陪伴,是不寂寞,真正在一起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陪伴的过程。因此,做好老年相亲的过程化必然要在线上聚人和线下活动中多花心思,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以此延伸更多盈利业务,比如咖啡屋、心情室、交流角等。
老年相亲不应以相亲为主要方式,而应该更多的将社交、参与融入其中,相亲+社交(网站、微信、交友软件等),相亲+交流(属于同一兴趣小组,参与到社群中)是提倡的形式。由此带来的相亲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则更能带来利润,比如老年美容、老年装扮、理财产品、法律服务、老年旅行等。
除了上述内容,60加认为,后相亲市场也存在着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