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物联

泛在物联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人和物之间的信息连接和交互

泛在网UN(Ubiquitous Network)

概念:广泛存在的网络,以无所不在无所不高、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易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
传感器网主要利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物与物的通信,是物联网实现数据信息采集的末端网络的一种;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网络,能够自动完成感知、标识、测评,除了传感器网之外,通常还包括办公网、自组网、电子标签网、MtoM(Machine to Machine)等,针对特定管理对象“有限网络”,实现对于管理对象的智能化管控,是泛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泛在网通过无缝通信方式将现有网络融合为一体,无法与物联网割裂开。泛在物联网是以物联网为基础构造泛在网。
泛在物联泛在物联
特征:智能化=情景感知+无缝连接+知识聚合

  1. 通过无线传感网、自组网等末端网络,将管理对象的属性信息、个体状况信息及环境信息等信息准确手机,及时通过接入网络传输到骨干网进行实时分析处理,进而将处理结果作为智能化服务提供给用户。
  2. 不同网络、不同设备、不同服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对于任何人都必须保持高度连续性。
  3. 将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知识聚合的过程。
  4. 智能化的本质应是傻瓜化,泛在物联网的终极目标是傻瓜式服务,用户终端或者用户环境将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和单纯化,高度智能化的服务系统将作为背景环境淡出普通人的视线,融入日常生活并跨越数字鸿沟。
    泛在物联
    2019年两会由国网公司首先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运行“两网”战略方针
  5. 坚强智能电网:侧重能源供给侧,强调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多集电网的协调发展
  6. 泛在电力物联网(SG-eIoT):侧重能源需求侧,可用“大云物移智”等技术实现用能、运维成本不断降低,更好满足用户对多种能源的需求

SG-eIoT(electric Internet of Things)

是泛在物联在电力行业的具体表现和应用落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思维的创新,对内重点是质效提升,对内是融通发展。
概念提出: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形成运行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形成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共同构成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联网。
作用: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实时连接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各环节设备、客户、数据,是全面承载电网运营、企业运营、客户服务、新型业务等全业务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系统,具有终端泛在接入、平台开放共享、计算云雾协同、数据驱动业务、应用随需定制等特征,与智能电网深度融合,共同构成能源互联网。
泛在物联
泛在电力物联网涉及感知、控制、网络通信、计算等技术领域,主要技术架构将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物联网没有)、应用层四个层次。
泛在物联
按照业务场景划分为输电物联网、变电物联网、配电物联网、用电物联网,经营互联网主要的物联网体系涉及这四个方向业务场景。
泛在物联泛在物联
除经营互联网以外,四个子模块是作为完整的物联网模块来接入电力泛在物联网的,其网络基本构架要满足物联网接入的基本要求。通过统一的物联网平台来接入业务板块的智能物联设备,指定各类电网终端接入接入系统的统一信道、数据模型、接入方式,易实现各类终端设备的即插即用。

安全问题

以配电物联网为例,SG-eIoT架构下的配电网业务平台的架构图(From输配电联盟),电力物联网在整体架构上可划分为“云(应用层,Iaas、Pass、Sass结合运维管理提供服务)、管(网络层,本地通信网和远程通信网)、边(介于网络层和应用层中间,主要进行边缘计算,以容器方式提供边缘智能服务,如实施业务、数据优化大等)、端(感知层,环境感知、电器测量和用能采集)”
泛在物联
纯粹的互联网上很难接触到“端”“管”的内容,黑客能够涉及到的突破口是“边”“云”,即应用层突破,入侵方向一定是通过应用进入IoT平台。若IoT凭条沦陷,会导致相关设备全部沦陷,那么在电力泛在物联网设计里,核心的API和大数据平台会被层层包裹,国网内部的传输架构基于零信任的基础,消息层层加密,每个节点层层解密,只有目的地才能拿到院士消息,及时某一个节点沦陷也不会导致整体数据威胁。

问题1

从感知层方面会存在发展成熟度差异化的感知探测技术

  1. 针对泛终端的感知以及各种类型的设备属性、环境抓哪个台、运行状态等进行检测,以及从多角度感知信息进行在线计算,很可能造成终端漏记、多记、各类终端设备梳理困难等问题,从而使得对泛终端自身安全管控的难度大大增加。
  2. 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深入开展,中孤单设备台账梳理终端自身安全、漏洞治理等常见问题也逐渐显现。

解决方案:

  1. 加强资产梳理:在泛终端网络环境下接入,在传统安全设备指纹库存储的基础上,采集智能电表、充电桩、输配电设备等工控设备指纹,扩充指纹库的广度,并结合轻量级探测能力对终端进行梳理,识别泛终端指纹信息。
  2. 提高泛终端安全动态感知能力:随着对工控厂商指纹库的逐步积累,结合泛终端设备范围的日益明确,通过对探测资产的网段将资产划分到相应组织或资产组,无需手动添加,可实现一键发现和管理,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减少人为失误的机率。
  3. 定期对全网终端开展漏洞检测,以便掌握各类设备的地理位置、网络层服务和应用层系统的对应关系等相关信息。
    泛在物联

问题2

泛在电力物联网核心IoT平台的认证和逻辑安全

问题3

安全厂商良莠不齐,真正态势感知实现困难
没有真正将WPDRRC模型融合在态势感知中,而真正的态势感知是要以安全大数据为基础,真正的全局视角提升对安全威胁的发现识别、理解分析、响应处理,让安全能力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