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计划——【LSA总结】
- 下图是链路状态通告类型图
怎样保证LSA全部被学习?
R2对比自己和R1的LSA后,将自己没有的LSA生成一个请求列表,然后逐条发给R1,R1会生成一个重传列表,然后逐条回复LSA,R2每收到一个LSA后会在请求列表中删除该LSA信息,并发送LSU,R1回复LSACK并在重传列表中删除该条LSA。直到请求列表和重传列表都为空时,标志着从loading状态变为full状态。整个过程都是由主(master)来控制的。
- LSA总结
描述一条LSA:1.LSA 类型 2.link-ID 链路标识符 3.ADV router 产生路由器
- 1类LSA(router-LSA)
在P2P下的状态,一类就是Router,链路类型是P2P
功能: 产生本路由器针对某个区域的路由信息和拓信息
传播范围:本区域内传输
Link ID : 产生者的router-id
ADV router: 产生者的router-id
特性: 在单个区域中分别产生一条1类LSA;
若存在MA网络,1类LSA不完整,需要配合二类LSA生成路由信息以及拓扑信息。
1类LSA 内容类型:
(1)stubnet(末节网络)----路由信息
(2)transnet(传输网络 仅限于MA网络)描述MA网络----拓扑信息
(3)point-to-point ----拓扑信息
(4)virtual link (虚链路)----拓扑信息
查看1类LSA
- 2类LSA(network-LSA 网络LSA)
功能: 用于在MA网络中,描述本网络路由器的数量以及本MA网络的网络掩码
传播范围:
Link ID:DR接口的IP地址
ADV router:DR所在路由器的router-ID
特性: 只会出现在MA网络,用于补充1类LSA(1.MA网络的掩码 2.MA网络路由器的数量)
- 3类LSA(summary-LSA 汇总LSA)
功能:用于在区域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link-id :传递路由的网络号
ADV router:默认为所在区域ABR的router-id
特性: 在穿越不同区域时,有其他的ABR重新产生(ADV router 是变化的)
- 4类LSA--描述ABR到达ASBR(ASBR-summary-LSA)
命令:display ospf 100 lsdb asbr
功能:除了(产生5类LSA)ASBR所在区域外,用于通告ASBR位置
Link id:ASBR的router-id
ADV router: 默认ASBR所在区域的ABR的 router-id
特点:在穿越不同区域时,由新的ABR重新产生。(与3类LSA一致)
- 5类LSA(AS-External-LSA 外部LSA)
功能: 用于在整个OSPF中传递外部路由(原本不属于OSPF域)
5类LSA有两种类型:
类型1:—— OE1(思科)
类型2:—— OE2(思科)、默认为类型2
区别:
Link id :传递外部路由的网络号
ADV router : 产生该LSA的 router-id (产生本LSA的ASBR的router-id)
传播范围:在整个OSPF域中传输
#display ospf 100 lsdb ase 5.5.5.0
- 7类LSA(NSSA-LSA)
功能: 在NSSA区域中,传递外部路由。
Link id :传递路由网络号
ADV router:产生该LSA的 router-id
特性:默认为类型2 ,度量值为1 。 携带了FA地址(转发地址)
FA: 转发地址,当5类或7类LSA中携带了FA地址,则计算路径开销值时计算的是当前路由器到达FA地址的开销值之和+种子度量值。(若FA地址不可达,则路由不能加表)
FA 地址:
(1)默认7类LSA 产生FA地址,5类LSA不产生的(7转5 的5类LSA 携带FA地址 )
(2)7类LSA 产生规则:默认产生的FA地址为产生7类LSA 的ASBR 最大的环回接口地址 ;若连接其他协议的接口也运行了OSPF协议,网络类型为BMA,则产生的7类LSA中FA地址为连接其他接口对应的下一跳地址;若网络类型为P2P,则FA地址依然为环回接口中IP地址最大的
(3)5类LSA FA地址规则: 默认不产生,若连接其他协议的接口运行了OSPF 协议并且网络类型为BMA则FA地址为重发布之前路由的下一跳地址,若网络类型为P2P,则不会产生FA地址。
LSA中存在3个参数用于LSA的新旧比较:3600s的LSA 都是最优的.
1.***
2.校验和
3.LSA老化时间(若以上都相同,LSA age 之差小于15 ,越小越有,若大于15分钟,则无法比较 认为都是最新的。)
Ls age : 1073
seq# :80000006
chksum : 0x9dca
组步调计时器:默认5分钟。
- LSA(作用)
(1)Router-LSA(一类):一类LSA下描述的是所有直连链路的信息
(2)Network LSA(二类):由DR产生,描述的是本网段的链路信息
(3)Network-summary-LSA(三类):由ABR产生,描述的是其他域内的信息
(4)ASBR-summary-LSA(四类):由ABR产生,描述的是到ASBR的路由,通告给除ASBR所在区域的其他相关区域
(5)AS-extermal-LSA(五类):由ASBR产生,描述的是如何去往外部的路由信息
option字段含义:
DN位:全称Downbit,主要出现在MPLS ×××环境中。
O位:O比特被定义使用在OSPF的option字段中,用来说明路由器是否有能力发送和接收opaque LSA。
当我们部署MPLS TE且使用OSPF作为TE的时候,OSPF就需要扩展以便支持MPLS TE,这时候就可以看到Obit位的置位了,而且只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的DBD报文中看到相应的option的obit置位,而其他报文中的option里obit仍然为0。
NP位:其中N/P位为1位,N位及P位分别只出现在HELLO及LSA报文中:
在Hello报文中:N bit指示该路由器为NSSA区域路由器,当N bit被置1时E bit就必须被清零。
在LSA报文中:P bit仅在7类LSA中出现。
MC位:该位描述是否组播扩展OSPF。
E位:当始发路由器具有接受AS外部LSA的能力时,该位将被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