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整理

用户画像:
一、定义

用户画像是指根据用户的属性、用户偏好、生活习惯、用户行为等信息而抽象出来的标签化用户模型。

用户信息标签化

用户画像是对现实世界中用户的建模,用户画像应该包含目标,方式,组织,标准,验证这5个方面。
目标:指的是描述人,认识人,了解人,理解人。
方式:又分为非形式化手段,如使用文字、语言、图像、视频等方式描述人;形式化手段,即使用数据的方式来刻画人物的画像。
组织:指的是结构化、非结构化的组织形式。
标准:指的是使用常识、共识、知识体系的渐进过程来刻画人物,认识了解用户。
验证:依据侧重说明了用户画像应该来源事实、经得起推理和检验。

二、作用
(1)精准营销:根据历史用户特征,分析产品的潜在用户和用户的潜在需求,针对特定群体,利用短信、邮件等方式进行营销。
(2)用户统计:根据用户的属性、行为特征对用户进行分类后,统计不同特征下的用户数量、分布;分析不同用户画像群体的分布特征。
(3)数据挖掘:以用户画像为基础构建推荐系统、搜索引擎、广告投放系统,提升服务精准度。
(4)服务产品:对产品进行用户画像,对产品进行受众分析,更透彻地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心理动机和行为习惯,完善产品运营,提升服务质量。
(5)行业报告&用户研究:通过用户画像分析可以了解行业动态,比如人群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分析、不同地域品类消费差异分析
用户画像整理

三、分类
定性画像、定性+定量画像、定量画像

四、 用户画像需要用到的数据
(1)人口属性:包括性别、年龄等人的基本信息
(2)兴趣特征:浏览内容、收藏内容、阅读咨询、购买物品偏好等
(3)消费特征:与消费相关的特征
(4)位置特征:用户所处城市、所处居住区域、用户移动轨迹等
(5)设备属性:使用的终端特征等
(6)行为数据:访问时间、浏览路径等用户在网站的行为日志数据
(7)社交数据:用户社交相关数据

五、用户画像主要应用场景
a)用户属性
b)用户标签画像
c)用户偏好画像
d)用户流失
e)用户行为
f)产品设计
g) 个性化推荐、广告系统、活动营销、内容推荐、兴趣偏好

建立用户画像标签体系
(1)标签分类
用户画像标签可以分为基础属性标签和行为属性标签。
(2)标签级别(标签的体系结构)
分级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指标到最低层级的涵盖的层级;其二是指:指标的运算层级。
(3)标签命名&赋值
(4)标签属性

1、固有属性:是指这些指标的赋值体现的是用户生而有之或者事实存在的,不以外界条件或者自身认知的改变而改变的属性。比如:性别、年龄、是否生育等。
2、推导属性:由其他属性推导而来的属性,比如星座,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的生日推导,比如用户的品类偏好,则可以通过日常购买来推导。
3、行为属性:产品内外实际发生的行为被记录后形成的赋值,比如用户的登陆时间,页面停留时长等。
4、态度属性:用户自我表达的态度和意愿。比如说我们通过一份问卷向用户询问一些问题,并形成标签,如询问用户:是否愿意结婚,是否喜欢某个品牌等。当然在大数据的需求背景下,利用问卷收集用户标签的方法效率显得过低,更多的是利用产品中相关的模块做了用户态度信息收集。
5、测试属性:测试属性是指来自用户的态度表达,但并不是用户直接表达的内容,而是通过分析用户的表达,结构化处理后,得出的测试结论。比如,用户填答了一系列的态度问卷,推导出用户的价值观类型等。
标签体系结构
用户画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