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三天速成——一
概述:
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和线路把不同的独立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并通过相应协议进行互相通信
分类:
(1)从网络结点分布来看,可分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和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2)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线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络。
(3)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网络、树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网络。
因特网:因特网是一个互联了遍及全世界的数以亿计的计算设备的网络,是由于许多小的网络(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服务提供商(ISP)的网络进行互联
因特网标准: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协议:对消息的发送和接收进行控制,一个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保温格式和次序,以及报文发送和/或接收一条报文或其他事件所采取的动作。e.g.,TCP、IP、HTTP、Skype
包括三个要素:
语法: 定义数据格式、编码等
语义: 定义控制信息
同步: 定义速度和排序等信息
端系统:位于因特网的边缘,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也成为主机,因为他们容纳应用程序。
接入网:将端系统连接到其边缘路由器的物理链路
网络核心:由互联因特网端系统的分组交换机和链路构成的网状网络
数据在网络中如何传输: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网络的网络:层级接入
时延:网络延迟是计算机网络或电信网络的重要设计和性能特征。网络的延迟指定一个数据包从一个节点或终点到另一个节点穿过网络所需的时间。分类:节点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
吞吐量:网络的发送和接收端传输数据的速率
瓶颈链路:约束着整个端到端的链路吞吐量//因特网实际情况:主干网速度很高,连接的瓶颈在于接入网
分层的协议体系结构
原因: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把复杂问题分成小问题,分而治之
好处: 各类问题独立处理、灵活性好,某层的变化不会影响其它层、机构上可以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易于促进标准化工作
应用层:
Client-Server模式:
服务器:持续工作、固定地址、备有数据中心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信、间歇地工作、可能更换地址、客户端不直接通信
P2P模式:没有常开的服务器、任意端系统之间直接通信、端系统是对等的 、具有自扩展性、间歇地工作、管理起来比较复杂、适用于流量密集型的应用,如 文件共享、下载加速、IP电话、IP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