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OTA测试规范简介
最新的关于WLAN-OTA测试参考标准是由CTIA和Wi-Fi Alliance共同颁布的“Test Plan for R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Wi-Fi Mobile Converged Devices_Version 1.1”。下面我们会对WLAN-OTA测试规范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WLAN-OTA测试系统搭建:下图为测试系统的搭建所要求的设备:
AP和WLAN Station测试仪:当进行测试时,测试仪连接电脑并且能够通过电脑对测试仪进行控制。
测试基本要求如下:
规格 |
IEEE 802.11a, 802.11b, 802.11g |
信号速率 |
IEEE 802.11a/g:• 54, 48, 36, 24, 18, 12, 9, 6Mbps IEEE 802.11b:• 11, 5.5, 2, 1Mbps |
频率范围 |
2.412 to 2.484GHz 4.915 to 5.32 GHz and 5.5 to 5.805GHz |
射频调制类型 |
IEEE 802.11b and 802.11g: DSSS • DBPSK @ 1Mbps • DQPSK @ 2Mbps • CCK @ 5.5 and 11Mbps
IEEE 802.11a and 802.11g: OFDM • BPSK @ 6 and 9Mbps • QPSK @ 12 and 18Mbps • 16QAM @ 24 and 36Mbps • 64QAM @ 48 and 54Mbps |
最小接收灵敏度 |
IEEE 802.11a and 802.11g: • 6Mbps: -82dBm • 9Mbps: -81dBm • 12Mbps: -79dBm • 18Mbps: -77dBm • 24Mbps: -74dBm • 36Mbps: -70dBm • 48Mbps: -66dBm • 54Mbps: - 65dBm
IEEE 802.11b and 802.11g: • 1Mbps: -86dBm • 2Mbps: -83dBm • 5.5Mbps: -79dBm • 11Mbps: -76dBm |
最大输出功率 |
所有的频率及速率不能低于10dBm |
传输相对误差 |
OFDM • 54Mbps: not to exceed –30dB • 48Mbps: not to exceed –27dB • 36Mbps: not to exceed –24dB • 24Mbps: not to exceed –21dB • 18Mbps: not to exceed –18dB • 12Mbps: not to exceed –15dB • 9Mbps: not to exceed – 13dB • 6Mbps: not to exceed – 10dB |
WLAN接收机:当进行测试时,接收机用于报告所接收RSSI并且记录ACK的数量。
从表中看出802.11b/g对不同的速率要求不同的接收灵敏度,意味着接收端的信号强度越小,速率越低,直至无法接收。由此看到,在WiFi无线网络系统中,提高接收端的接收灵敏度与提高发射端的发射功率同等重要。
主要是速度差别,802.11g传输速度快。 802.11b-------11Mbps(实际值为550~600kB/s) 802.11b跟802.11g是兼容的,作为802.11b协议的升级,IEEE标准化委员会规定了802.11g协议必需跟802.11b相兼容,所以802.11b的无线产品是可以跟802.11g的产品同时工作的。 那么,怎么个兼容法,这里就得具体说一下: 情况一:如果你使用的是802.11g的AP(就是无线接入器),那么,万事大吉,你既可以使用802.11g的无线网卡也可以使用802.11b的无线网卡与之连接,当然,即便是两张无线网卡分别使用802.11b和802.11g协议,也可以通过802.11g的AP一起连接到同一个子网,它们之间可以进行互相通信,数据互传的速度当然就以较慢的那个为准,最大的理论传输值是11Mb。
情况二:如果你使用的是802.11b的AP,那么也不用担心,你同样可以使用802.11g的无线网卡,网卡会根据AP的具体情况进行自动调整,所以同样的道理,在802.11b的AP下一样可以用两张不同协议的网卡进行子网通讯,连接速度如下表:
情况三:假如一个信号有效区域里面同时存在一个802.11b的AP和一个802.11g的AP,那么情况又是如何呢? 这个也不复杂,因为两个AP可以看成是两个子网,不管是使用802.11b还是使用802.11g的无线网卡肯定都可以同时检测到这两个AP,而要加入哪一个AP的子网,当然就是用户自己选择了。 先来说说IEEE 802.11是怎么一回事,引用一段资料:1990年IEEE 802标准化委员会成立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工作组。该标准定义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规范。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信号特征和调制,工作在2.4000~2.4835GHz频段。IEEE 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难于布线的环境或移动环境中计算机的无线接入,由于传输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所以,业务主要被用于数据的存取。 当然,相信很多用户都会抱怨,802.11b的速度实在太慢,11Mbps的速度换算成我们习惯的字节数量级只有1MB多/秒,而且这还是理论最大值,真正工作中最快大概也只有理论值的60%,也就是1MB都不到,这种速度上网就还可以,但是要进行内网大数据传输,肯定会活活气死;另外,802.11b协议的信号有效距离也不够远,20来米的距离只能在中小型公司内部使用,出不了厅堂。 是,代号为802.11g的协议应运而生,IEEE的802.11g标准是对流行的802.11b(即Wi-Fi标准)的提速(速度从802.11b的11Mb/s提高到54Mb/s)。另外,在兼容性方面,IEEE也做了比较周到的考虑,802.11g接入点同时支持802.11b和802.11g客户设备。同样,采用802.11g网卡的笔记本电脑也能访问现有的802.11b接入点和新的802.11g接入点。 当然,还有一个同样是54Mb/S的802.11a,不过由于它不跟802.11b以及802.11g兼容,同时价格也比较贵,估计已经没有几个人会去考虑它了。 我们可以从这么一个表上去比较几种协议:
这里说明一下,信道数量是说一个有效的信号范围内可以同时工作的AP数量,802.11b和802.11g都是只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最多同时布置3个AP,那么有些朋友会问,如果我有2个802.11b的和2个802.11g的一起使用行吗--不行,在同一个信号范围内,使用这两个协议的AP加起来只能有3个。 另外,在实际的测试中,很多朋友会抱怨802.11g的产品实际的无线传输速度远远达不到标称的54Mbps,觉得厂家又在欺骗大家感情,其实那是因为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有一半左右的带宽被分组负载、校验、帧位、错误恢复数据等信息占用,而且还要考虑信号强度和障碍物这些的影响,所以802.11g的实际速度大概在20Mbps左右。
|
802.11a,802.11b,802.11g区别及注意点
802.11a 54M bps (无重叠8) 5.8G 少 较大 较短 较差
802.11b 11M bps (共享 3) 2.4G 多 较小 较远 较强
802.11g 22M bps (共享 3) 2.4G 多 中 中 中
另外:
1,由于我国今年刚打开5.8G频段使用权,所以802.11a的应用案例屈指可数!
2,由于其信道数量,在一个开放环境中,802.11b只能同时最多布置3个AP
3,802.11g与802.11a使用OFDM调制方式,802.11b使用能耗较底的补码键控技术(较有优势)
4,开放环境中802.11b,通信速率与距离有以下关系:
160米――11Mbps
270米――5.5Mbps
400米――2Mbps
550米――1Mbps
5, 无线802.11g是有争议的未正式的标准!
综上,此时802.11b是无线首选!
最近有些厂商推出的22Mbps解决方案,各有各的叫法,但是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使用TI的芯片。
SMC叫做802.11b Turbo 型号为:SMC2435W
D-Link叫做802.11b Plus
原本TI想要用这种方案作为802.11g的标准的,采用PBCC 22M的调制方式,但是802委员会没有采纳这个标准,决定使用OFDM,这样,802.11g可以达到54M。因此,这个芯片就不会成为802.11g标准,但是因为其向下兼容802.11b,而且也运行在2.4G频段上,因此,一些厂家已经推出相关产品。
此外,我国开放的2.4GHz频段和国外一致,为2.4-2.4835GHz,而5GHz频段则不同,为5.725-5.850GHz,
关于频段和发射功率的限制,可以看中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主页:http://www.srrc.gov.cn
关于5GHz频段:http://www.srrc.gov.cn/fg29.htm
关于2.4GHz频段:http://www.srrc.gov.cn/fg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