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掌握内容
1、公交网络系统中及其公交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构建骨架网、主体网、支撑网一体化的多模式网络体系。
(1)公交的服务分区(主城区、外围区)与功能分级(公交主干线、次干线、支线)各自特点
(2)什么是多模式、多层次
(3)德国慕尼黑城市公交网络构成。
(4)骨架网包括轨道交通模式和中运量系统,主体网由公交主干线、次干线构成,支撑网由公交次干线和支线构成。
(5)轨道交通规划内容
(6)中运量公交系统及其各自特点
(7)BRT公交系统的技术组成
3、注重与城市空间契合,公交引领城市发展
(1)突出公共交通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引导城市空间规划的布局。
(2)公交与城市契合的三种模式:适应的城市、适应的公交、混合型
(3)从点、线、面三个方面相契合
a.点:公交枢纽与周边用地的一体化设计与无缝衔接。
b.线:以公交走廊作为城市的发展轴,人口居住和就业分布沿着公交走廊两侧聚集,构建最佳“居住地+公交走廊+就业地”出行组合
c.面:公交网络体系要实现与整个城市功能系统的高度契合。
(4)BRTOD模式:公交网络轴线沿线两街区以内作为商住混合区,其住宅密度沿着主轴依次下降。
4、公共交通规划主体内容
(1)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基础资料(综合交通调查资料、公共交通调查基础资料)、专项调查(随车客流调查、公交发车频率及满载率调查、车辆延误调查、乘客情况抽样调查、公交出行意向调查)
现状分析评价:城市概况、公交供给情况、公交运行情况、公交服务情况、公交运营与管理情况。
(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公交引导城市发展,公交优先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必有的五个指标: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单程出行耗时、公共交通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车辆保有率。
(3)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
公交构成模式:
特大城市、大城市以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
公交线网布局模式:
特大城市:一般适合采用客流接驳聚散式为主、客流产生源直接连通式为辅的公交线网混合布局模式。
大城市:一般适合采用客流产生源直接连通式为主、客流接驳聚散式为辅的公交线网混合布局模式。
中小城市:一般适合采用客流产生源直接连通式的公交线网布局模式。
不同客流走廊的公交发展要求:
·高峰小时公交单向客流量大于3万人次的大运量客流走廊一般适合发展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
·高峰小时公交单向客流量1-3万人次的中运量客流走廊一般适合发展轻轨或快速公交
·高峰小时公交单向客流量0.5-1.0万人次的一般客流走廊一般适合布设常规公交骨干线路或快速公交
(4)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分析
a.公交模型建立
模型输入
交通供给:①交通系统、客运交通方式;②道路路段、节点及其属性;③公交线路、站点及其属性
交通需求①交通小区及相应人口数、岗位数、用地属性等;②交通需求的时间分布
待标定参数:主要包括:出行产生率与吸引率、出行分布参数、方式划分模型各参数、交
通分配模型各参数等
b.公交需求预测分析:
利用经过校验的公交模型进行各目标年公交客流需求预测。
公交需求预测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公交OD矩阵,客流走廊断面流量,各公交线路客流量、周转量、各站点上下客量、换乘量、换乘系数等。
c.风险性分析:
人口规模、土地利用、交通方式、衔接方式、票制票价等;出行产生率与吸引率、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模型中的参数等;
针对交通需求预测的风险性分析结果,在方案规划设计中制定应对措施。
(5)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6)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规划
城市快速公交建设适应性分析
规划原则
城市快速公交线网规划
线网规模
线网布局形式
城市快速公交运营车辆配置
线路配车数量
车辆选择建议
城市快速公交车道规划
城市快速公交车站及停车场规划
其他交通方式与快速公交衔接规划
(7)城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城市常规公交线路分类与分级
规划原则
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远期规划
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近期优化
城市常规公交车辆配置
城市常规公交场站布局规划
城市常规公交专用道规划
城乡公交一体化衔接规划
其他交通方式与常规公交衔接规划
常规公交信息化规划
常规公交近期实施方案
(8)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a.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组织模式
车队-分公司-总公司三级承包责任制
外资和合资企业
股份制企业
企业公司
联营公司
b.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运行组织
线路组织、停车站组织
公交调度形式选择
线路车辆数、运行间隔、车班数、
站点运力配置
c.城市公共交通运力配置及发展
运力调整方案
新能源车辆的应用
运力结构优化
d.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场站运营组织模式
组织机构设置
公交运营企业进站作业工作流程
应急事件处理流程
(9)城市公交枢纽布局规划
布局原则
布局规划(内外衔接枢纽、市内换乘枢纽)
枢纽规模
交通衔接
用地控制
公交枢纽近期实施方案
(10)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案评价
评价内容、系统性、引导性、协调性、经济性、可行性
(11)规划实施政策和保障措施
a.规划实施政策
区域差别政策
走廊优先政策
枢纽培育政策
b.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政策法规保障
管理机制保障
财务优先保障
市政建设保障
人才保障和科研投入
整理参考东南大学交通规划原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