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免复习之计算机网络 (4) 第四章 网络层
1.虚电路和数据报服务的对比
对比的方面 |
虚电路服务 |
数据报服务 |
思路 |
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
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
连接的建立 |
必须有 |
不需要 |
终点地址 |
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 |
每个分组都有终点的完整地址 |
分组的转发 |
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均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 |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 |
当结点出故障时 |
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
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分组,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 |
分组的顺序 |
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
到达终点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 |
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
可以由网络负责,也可以由用户主机负责 |
由用户主机负责 |
2.IP协议的配套协议
-
地址解析协议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为网络接口层提供服务
-
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为网络接口层提供服务
-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为运输层提供服务
-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为运输层提供服务
3.IP地址的编码方法经历的三个阶段
- 分类的IP地址
- 子网的划分
- 无分类编址,构成超网
4.分类的IP地址,每一个IP地址分为两个字段,为网络号和主机号
- A类地址,8位网络号,24位主机号,0
- B类地址,16位网络号,16位主机号,10
- C类地址,24位网络号,8位主机号,110
- D类地址,1110,多播地址
- E类地址,1111,保留为今后使用
5. 关于路由器和交换机
- 使用转发器或者网桥以及交换机连接的多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
- 路由器在所连接的每个子网中都有明确的地址
- 交换机没有mac地址,路由器有IP地址
6.地址解析协议和逆地址解析协议(ARP和RARP)
ARP: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
RARP:从物理地址到IP地址,已经很少使用
7.IP数据报的格式
8.寻找下一跳地址
- 查找路由表
- 特定主机路由
- 默认路由
- 使用ARP协议,把下一跳的IP地址转换成硬件地址,根据这个硬件地址进行寻址
9.分组转发算法
-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 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 N。
- 若网络 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 D;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3)。
-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 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 N 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 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10. 划分子网
- 从两级IP地址到三级IP地址
- IP地址 ::=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子网号为从主机号中借若干位
11.子网掩码
- 外界无法判断是否进行了子网划分
- 使用子网掩码可以找出IP地址中的子网部分
12.无分类编址CIDR
- 解决IPv4地址将要全部耗尽问题
- 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概念
- 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
- IP地址从三级编址又回到了两级编址
- 使用斜线记法,又成为CIDR记法
- 全0或者全1的主机号地址一般不用
13.路由聚合(构成超网)
- 最长前缀匹配
- 使用二叉线索查找路由表
14.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 允许主机和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 在IP层
- 会把错误的数据包封包,并传送回源主机
15.ICMP差错报文共有五种
- 终点不可达
- 源点抑制(Source quench)
- 时间超过
- 参数问题
- 改变路由(重定向)(Redirect) :用于默认路由的实际情况
16. 不发送ICMP差错报文的几种情况
- 对 ICMP 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 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报片都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 对具有多播地址的数据报都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 对具有特殊地址(如127.0.0.0 或 0.0.0.0)的数据报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17.ICMP的应用举例
- ping命令
- tracert命令
18. 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
- 内部网关协议:如RIP,OSPF等
- 外部网关协议:如BGP等
19.内部网关协议RIP
-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 每一个节点都要维护自己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
20.RIP协议的三个要点
-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 30 秒。
21.RIP协议的优缺点
- RIP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 RIP 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 RIP 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 15(16 表示不可达)。
-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
22. 内部网关协议OSPF
- 基于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PF
- 是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 直接使用IP数据报进行传送,而不是使用UDP
- 可以将通信量进行分配,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23. OSPF协议的三个要点
- 向本自治系统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使用洪泛法
- 该信息指的是与本路由器直接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 只有当链路状态信息改变时,路由器才使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24.不同路由协议交换信息对比
|
交换邻居节点的信息 |
交换所有信息 |
与邻居节点交换信息 |
—— |
RIP |
与所有节点交换信息 |
OSPF |
—— |
25. 外部网关协议BGP
- 当互联网规模很大时,使得各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也变得十分困难,寻找最佳路由不太现实
- BGP协议只是力求寻找一个比较好的路由,而不是寻找最佳路由
- 使用TCP连接交换路由信息的两个BGP发言人
26.IP多播
- 多播使用组地址—— IP 使用 D 类地址支持多播。多播地址只能用于目的地址,而不能用于源地址。
- 永久组地址——由因特网号码指派管理局 IANA 负责指派。
- 动态的组成员
- 使用硬件进行多播
27.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 使用IP数据报传递其报文,是IP协议的一个组成部分
28.虚拟专用网v*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