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内容:
应用层 所有能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表示层 在传输之前是否加密或压缩处理 编码方式
会话层 查木马(netstat -nb 查看会话)
传输层 可靠传输 流量控制 不可靠传输
网络层 选择最佳路径 规划ip地址
数据链路层 帧的开始和结束 透明传输 差错校验
物理层 接口标准 电器标准 如何在物理链路上传输更快
每一层较为独立,每一层的变化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变化
分层思想
OSI参考模型对网络排错的指导:
1.物理层故障 查看连接状态 发送和接受的数据包
2.数据链路层故障 mac地址冲突 ADSL欠费 网速协商不一致 计算机连接到错误的vlan
3.网络层故障 配置错误的Ip地址 子网掩码 配置错误的网关 路由器上没有配置到达目标网络的路由
4.应用层故障 应用程序配置错误
TCP/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
数据封装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也可称为数据率或者比特率,单位是bps
带宽:
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
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总数据量
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信道带宽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
表示在特定时间该网络上的最大数据量--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数据
传播时延×带宽
往返时间(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确认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数据通过时间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由于有传播时延,所以不为0)
D0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
U表示信道利用率
当信道利用率或网络利用率过高时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所以利用率一般控制在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