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例题汇总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了一个 TCP 链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 TCP 段,分别包含 300 字节和 500 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报文段序号为 200 ,主机乙正确接受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 是 ( D )
A、500
B、700
C、800
D、1000

第一个报文段序是200,第一个TCP段为300字节,所以第一段的结束为499,同时第二段的开始也是499,长度为500,最后的结束为999,故确认号为999+1=1000。

下列关于UDP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Ⅰ 提供无连接服务
Ⅱ 提供复用/分用服务
Ⅲ 通过差错校验,保障可靠数据传输
A、仅Ⅰ
B、仅Ⅰ、Ⅱ
C、仅Ⅱ、Ⅲ
D、Ⅰ、Ⅱ、Ⅲ

对于第三项,UDP确实会有差错校验,但并不能保障可靠传输。UDP的差错校验只是保证接收方接受的UDP数据包是正确的。而可靠传输的含义是:发送方发送的报文都能够正确无误的按序到达接收方。也就是UDP可能丢包。

下列关于TCP和UDP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两者都是面向无连接的
B.两者都是面向连接的
C.TCP是面向连接而UDP是面向无连接的
D.TCP面向无连接而UDP是面向连接的

[解析] 本题考查TCP和UDP的传输特性,TCP可靠有连接,UDP不可靠无连接,因此答案是C。
[归纳总结] 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上有两个主要的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无连接)和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主要区别如下:
(1)TCP是基于连接的,UDP是基于无连接,这是本质的区别,其他区别都是为之服务的。
(2)对系统资源的要求,TCP较多,UDP少。
(3)UDP数据包结构较简单,而TCP为了保证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数据包结构较为复杂。
(4)TCP采用流模式,并进行编号,但UDP采用数据报模式
(5)TCP保证数据正确性,UDP可能丢包,TCP保证数据顺序,UDP不保证。

关于无连接的通信,下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C ) 。
A.由于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建立和释放逻辑连接,所以无连接的通信不适合传送大量的数据
B.由于通信对方和通信线路都是预设的,所以在通信过程中无须任何有关连接的操作
C.目标的地址信息被加在每个发送的分组上
D.无连接的通信协议UDP 不能运行在电路交换或租用专线网络上

A和B之间建立了TCP连接,A向B发送了一个报文段,其中序号字段seq=200,确认号字段ACK=201,数据部分有2个字节,那么在B对该报文的确认报文段中( C )。
A.seq=202,ACK=200
B.seq=201,ACK=201
C.seq=201,ACK=202
D.seq=202,ACK=201

A发出的报文中,seq代表的是数据部分第一个字节在A的发送缓存区中的编号,ACK代表的是A期望收到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部分第一个字节在B的发送缓存区中的编号。因此,同一个TCP报文中的seq和ACK的值是没有联系的。在B发给A的确认报文中,seq的值应和A发向B的报文中的ACK的相同,即201;ACK的值应该是A发向B的报文的序号加上A发向B的报文中数据的长度,即200+2=202,表示B下次希望收到序号为202的报文段。

有一条TCP连接,它的最大报文段长度是2KB,TCP拥塞窗口为24KB,这时候发生了超时事件,那么该拥塞窗口变成了( B )。
A.1KB
B.2KB
C.5KB
D.7KB

在TCP中,当发生超时事件,阀值被设置成当前拥塞窗口的一半,而拥塞窗口被设为一个最大报文段。

假设某应用程序每秒产生一个60字节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被封装在一个TCP报文中,然后在封装到一个IP数据报中。那么最后每个数据报所含有的应用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是( C )。(注:TCP报文和IP数据报的头部没有附加字段)
A.20%
B.40%
C.60%
D.80%

本题考查了TCP报文的首部与IP数据报的首部,在实际计算中TCP报文和IP数据报首部都是以20字节计算(有附加字段题目会说明的),而不是以60字节计算。在此题中,故一个TCP报文的头部长度是20字节,一个IP数据报首部的长度也是20字节,再加上60字节的数据,一个IP数据报的总长度为100字节,可以知道数据占60%。因此答案是C。

TCP段头的最小长度是( B )字节。
A.16
B.20
C.24
D.32

计算机网络-传输层例题汇总

UDP数据报中长度字段( D )。
A.只记录UDP首部的长度,以16位为一个计算单位
B.只记录UDP首部的长度,以32位为一个计算单位
C.只记录UDP数据部分的长度,以32位为一个计算单位
D.记录包括UDP首部和数据部分的长度,以8位为一个计算单位

UDP数据报中长度字段记录包括首部和数据部分的长度,以8位为长度计算单位。

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 B )。
A.1~255
B.1~1023
C.1~1024
D.1~65535

TCP/IP提出了“协议端口”的概念,用于标识两个通信的进程。端口,就是在运输层与应用层的层间接口上设置的一个16位的地址量,用于指明运输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服务访问点,为应用层进程提供标识。
TCP/IP将端口分成两大类,一类称为熟知端口(保留端口),另一类称为自由端口(也称为一般端口)。所谓“熟知端口”是指这类端口代表什么是事先已规定好了的,并为所有用户进程都熟知,数值为0~1023。常见的有FTP:21,Telnet:23,SMTP:25,DNS:53,TFTP:69,HTML:80,SNMP:161。
网络运行时,应用层中的各种不同的常用服务的服务进程会不断地检测分配给它们的熟知端口,以便发现是否有某个用户进程要与它通信。
所谓自由端口是指那些可以随时用来分配给请求通信的用户进程所用的端口。端口号范围为1024~65535。
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