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ps“已死”?NoOps将取代DevOps?
全文共2205字,预计学习时长7分钟
来源:Pexels
无情莫过时间。
DevOps出现在几年前,那时SPA(单页应用)刚刚盛行,之后DevOps理所应当的成为IT大潮中的流行语。
这种现象在技术应用领域十分常见。新技术不断打破常规,被有远见的人所了解和采用,之后再被大众认可和应用,而旧的技术逐渐被淘汰,这个过程十分常见。
在过去几年里,这个过程也同样适用于DevOps。而在未来几年里,新的流行语-NoOps将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DevOps也将逐渐走向灭亡……
DevOps和NoOps有何区别?
DevOps是研发和运营的融合,从设计到交付,研发和运营工程师们共同协作完成了定义驱动服务生命周期的过程。
NoOps意味着无运营。它的理念是移除平台所有的管理程序以此来减少研发人员与基础设施之间的碰撞和摩擦。
为何以前没有DevOps ?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或许在之前它可能是不必要的,因为以前的生活场景更简单亦或者人们的认知有限。
小芯赞同这些观点,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小芯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技术。没有技术支持,自动化交付很难实现。
十年前,大多数系统在默认情况下都没有像git-flow一步构建或定义良好的工作流设置。在当时,还没有更便宜的CI解决方案,所以难以实现自动化交付。
2009年,小芯打算部署一个门户网络,这也是小芯的第一份工作。小芯花了周六整个上午的功夫尝试使用开源工具创建一个自动部署系统,但最后放弃了。
众所周知,维护这样一个系统比手动部署成本要昂贵得多。时代在变化,现如今,有了Azure DevOps,只要一个web浏览器,就可以在十分钟内完成这项操作。
为何需要DevOps?
来源:Pexels
随着技术和业务需求日益具有挑战性,IT服务也越来越复杂。这也就是为什么交付如此重要以及为何需要协调整个过程。
cloud出现后,系统管理员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DevOps对技术和业务技能的需求很高。如果要实现DevOps的运营并将其转移到有流动收益的环境,技术交付之外的问题也需要考虑。
为何DevOps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呢?
这不难理解,比如公司费了好大功夫介绍DevOps,营造一种可能已经很好或满足需求的假象。问题是,在IT领域,事情的变化比想象中更快。
现如今,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能简单地抱着:“我厌倦了改变,请让我休息一下”的心态来适应潮流。
Cloud的出现让该领域变得更加复杂。它能完美解决复杂的方案,并克服很多挑战,但同时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
Cloud的所有部分都是可伸缩的,但是它也需要一些DevOps设置。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些人工操作。在大部分运营过程背后,它仍然需要人工操作。这意味着它将以旧的方式进行运营工作。
NoOps的目的是定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将研发与运营结合起来,事情就能顺利进行。NoOps的目标是:通过设计将所有东西合理部署,而无需人工操作。
基本上,NoOps方法如下:研发人员将代码提交到存储库中,然后开始部署。可能看起来像连续交付的过程,但实际上远不止这些。此处,部署不仅指应用程序,还指基础设施。
NoOps是如何实现的呢?
相较于DevOps而言, NoOps是由技术支持的。此处有很多选择,但大致上,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PaaS解决方案,比如Heroku,或者托管在Azure、AWS和其他所有供应商上的云服务。
•从大型供应商(AWS、Azure)购买的无服务器计算。
•创建可复制的基础设施(这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操作)。
这些解决方案很适合解决基础设施部分,而传统的部署工具可以驱动流程并交付应用程序。
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来源:Pexels
取消基础设施管理的想法确实很让人心动,就像拔掉一颗坏牙一样。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的管理成本,总是导致开发商和运营商之间产生摩擦。
基础设施不是问题。问题在进行过程中。如果流程设计良好,就不会产生摩擦,不会有延迟,一切都会正常工作。
但考虑过管理成本吗?不仅要考虑管理成本,还要考虑到整体成本。也许non-PaaS的云基础设施的管理成本更高,但最终的成本是相同的。具体视情况而定,是不是让人困惑呢?
有些应用程序可以在PaaS上部署,有些则不能。
如果应用程序很简单,那么PaaS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DevOps人员也乐于为此减少工作量。但如果要推出下一个Netflix,也许就需要更多的把控了。
这就是最终没有DevOps和NoOps的原因。
只有一个驱动程序:用尽可能少的维护工作创建智能基础设施,并将一切自动化。使用大型云服务,如Google Cloud 或其他,将在所需场景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所以,由此看来,何为NoOps呢?它只是云转换趋势中的另一个流行词罢了。该在的还在,该有的还有,改用的也会继续用,不必“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留言 点赞 关注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欢迎关注全平台AI垂类自媒体 “读芯术”
(添加小编微信:dxsxbb,加入读者圈,一起讨论最新鲜的人工智能科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