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人眼中的车联网(比亚迪云服务-3.2.1)——实时车况
实时车况包括三部分信息,即里程油量等信息、胎压车门档位车速等信息、14项车况检查信信息。
根据里程油量和行驶功耗,系统会推算一个可续航公里数显示,以便用户查询的时候不一定要跑到车上去看了,确实方便了一些,至少可以提前干预。不过,略为美中不足的是,上次就剩1%的油时,系统好像也没有发过消息提醒我加下油,开了一小段才发现没油,还好充了电,跑到加油站了的。
胎压车门档位车速等信息,用的时候主要是有时天气比较冷或比较热的时候,提前查看一下,尽量早做到提示知悉。
14项车况检查,其实就是通过汽车内的各传感器收集数据,当车辆出现异常时,系统会即时报警,以便尽早做出干预处理。
其作用:
虽然这个功能很棒,但是个人觉得从设计角度来看,还是有些改进空间的。
首先,这个滑动设计,就比较撮,第一次使用APP时,硬是试了好几次才知道怎么操作。
其次,车辆检测这里有些专业的术语,其实看不懂的。当检查出现异常的时候,不晓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或者阐释一下这些参数的意义。
相比,安吉星和一款未知名APP,全中文解释,并对故障进行了分类,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安全提示建议。
另外,中国人在各种桌面软件的教育下,养成的使用习惯为:
1.你几日没有进行车辆体检了。
2.上次车辆体检是什么时间?
3.你本次体检的评分是多少分?
这几个问题,大大的提高了用户的检测率以及紧迫感,比较检测的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序上引起用户心里的安全感,100分能够带来数字的安全感。
所以,有APP是这么干的。
另外,比亚迪云服务(车联网)将里程、胎压、车辆参数等归纳到了一个页面,是有些吃亏的,为啥?
因为你虽然做了很多,但实际上给人的第一感,你就只做了一个功能,而实际上更多的厂家是把它们拆开的,并以此给用户带来功能的数量感,如:
人家的概念能力比你强啊,我想帮你宣传show一下,人家不一定看得懂具体的,但来个概念总括,也许效果就不一样了。
这里也稍显不足,光溜溜的文字,以百公里来做统计分析,而不是以日、周、月、年来分析,用户的行驶曲线数据,并且根据费用耗算来进行评分,评比。
为啥要这样做呢?其实就是给用户提供一个知悉历史的过程,并且拿来装B,用来Show的。
这里有一个大数据分析点(我做为用户其实稍稍关心的是,怎么驾驶、怎样跑能省钱,自己跑过那些地方,跑了多久,总体上比人家牛X多少而已),跟中位数比,而不是第1名。这就是为啥股票的个人数据分析会这样的原因。
当然,这个文章的观点(驾驶评分),目前也是查不到的。
不过,有一些APP已经行动了。
总体上说来,功能差不多都实现了,只是你实现的方式比别人落后很多了,让迪粉的我牛X不起来呀!可惜……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