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夜闻丨香港科大麦晧怡教授团队剖析脂滴形成的机制

港科夜闻丨香港科大麦晧怡教授团队剖析脂滴形成的机制

关注并星标

每周阅读港科夜闻

建立新视野 开启新思维

港科夜闻丨香港科大麦晧怡教授团队剖析脂滴形成的机制

/近日要闻一览/

港科夜闻丨香港科大麦晧怡教授团队剖析脂滴形成的机制

港科夜闻丨香港科大麦晧怡教授团队剖析脂滴形成的机制

1、香港科大麦晧怡教授团队剖析脂滴形成的机制 。麦晧怡教授团队第一次验证并阐述了线虫SEIP-1与人类seipin的同源性,同时也报道了seipin家族蛋白能够定位于一种新的亚细胞结构——环脂滴笼,这种结构极有可能是内质网-脂滴联结位点的成熟形态。在亚细胞层面的靶向定位及调控脂肪贮存需要γ-亚油酸及环状脂肪酸的协助,这两类脂肪酸在调节脂肪贮存上的作用也是第一次被提及。

2香港科大学生团队新发明服务师生。香港科大校友袁洛桁、曾柏坚以及在校学生徐卓亮的初创团队SOCIF最近开发了一个名为USTransit的App,为香港科大学生、教职员工以及附近的居民准确预报小巴的到达时间。这个初创项目获得了2019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学生创新奖银奖,SOCIF团队目前已经加入了香港科学园的孵化器,并且在和微软、香港运输署、以及香港电讯等公司接洽,寻求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

港科夜闻丨香港科大麦晧怡教授团队剖析脂滴形成的机制

3、香港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蔡欣怡教授:创意才是未来最重要的工作技能。纵观现今职场,不少雇主评核人才时仍以技能为重,性情、态度等“软技能”似乎成了次要。香港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蔡欣怡教授对此并不认同,反而深信创意才是未来最重要的工作技能。蔡教授指出,全球高速走向自动化,今天的尖端科技和专利,数年内已可沦为明日黄花,但批判性思维、创意等软技能却刚好相反。在人工智能和先进机器学习技术广泛应用的年代,若人类仍只专注掌握容易被计算机取代的技能,可说极为不明智。

4、香港科大杨强:利用联邦学习打破数据孤岛。7月19日,2019全球数据智能峰会在上海市开幕,大会第二天,香港科大教授、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国际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杨强带来联邦学习的最新发展与应用。杨强教授认为,AI 发展到今天面临很大挑战,尤其是数据挑战。数据孤岛、小数据、用户隐私的保护等导致数据的割裂,让 AI 技术很难发挥出价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杨强教授提出“联邦学习”的研究方向。联邦学习,是多个数据方之间组成一个联盟,共同参与到全局建模的建设中,各方之间在保护数据隐私和模型参数基础上,仅共享模型加密后的参数,让共享模型达到更优的效果。

港科夜闻丨香港科大麦晧怡教授团队剖析脂滴形成的机制

5、香港科大学者研究海洋大肠杆菌,成果或有助监测水质。中国新闻网7月22日报道:香港科大海洋科学系副教授刘振钧花费10年时间,成功确认香港水域常见的,能单独于水中存活的“大肠杆菌”,实际为近亲二型,并准备为其重新命名,在未来此成果或有助于监测水质。

新闻来源:各个网站平台综合整理

图片来源:网络

-end-

港科夜闻丨香港科大麦晧怡教授团队剖析脂滴形成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