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学Java:初步理解面向对象
分类:
文章
•
2025-01-01 20:57:16
目录,更新ing,学习Java的点滴记录
数据表结构理解面向对象
- 以职工表为例
上面这个职工表,可以将公司所有员工信息“结构化”、“标准化”,让管理者可以方 便的进行统计和管理
我们也经常将表中的“列”,叫做“字段”,英文中统一叫做“field”。显然,field 定义了表的结构。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新的 field(列),让表中所有的行增加数据:
- 面向对象编程中,
类对应表的结构
(表的 field),我们可以定义出“职工类”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职工类和职工表的结构完全一样。只不过,职工类增加了数据的类型而已
-
表格的动作和类的方法
每个公司的职工类都要有相关的动作。比如:所有职工类每天的工作标准动作有:

我们可以在职工表中将动作信息也包含进去:

新增的列“职工动作说明”,显然是对所有的职工都有用,每个职工都有这个动作。 在类中就是定义成方法: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需求,为职工定义多个动作。比如:午休、提交工作日志、领取工资等等
-
对象对应"表中的行数据"
表中的一行一行的数据,都在表结构的约束范围内,大家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显然,每一行数据都有“姓名”、“基本工资”等“列”,也都有标准的“晨会动作”。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表结构对应类结构
,一行数据对应一个对象
,表中所有数据对应:这个类的所有对象
,因此上面四行数据,使用四个对象就可以表示,如下(仅模拟)
有的人可能注意到了,创建对象的时候没有传入“晨会动作”这个列,是因为“晨会动 作”是一个所有数据都有的标准动作,没必要再重复为每个对象创建“标准晨会动作”。
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区别
- 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都是对软件分析、设计和开发的一种思想,它指导着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去分析、设计和开发软件。早期先有面向过程思想,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问题复杂性 的提高,面向过程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的显示出来,出现了面向对象思想并成为目前主流的方 式。两者都贯穿于软件分析、设计和开发各个阶段,对应面向对象就分别称为面向对象分析
(OOA)、面向对象设计(OOD)和面向对象编程(OOP)。C 语言是一种典型的面向过程语言,Java 是一种典型的面向对象语言
。
- 面向过程思想思考问题时,我们首先思考“怎么按步骤实现?”并将步骤对应成方法, 一步一步,最终完成。 这个适合简单任务,不需要过多协作的情况下。比如,如何开车? 我们很容易就列出实现步骤:
面向过程适合简单、不需要协作的事务,重点关注如何执行。
但是当我们思考比较复杂的设计任务时,比如“如何造车?”,就会发现列出 1234 这样的步骤,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造车太复杂,需要很多协作才能完成。此时面向对象思 想就应运而生了。
- 面向对象(Oriented-Object)思想更契合人的思维模式。我们首先思考的是“
怎么设计这个事物?
” 比如思考造车,我们就会先思考“车怎么设计?”,而不是“怎么按步骤造车的问题”。这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
比如,我们用面向对象思想思考“如何设计车”,我们就会从“车由什么组成”开始思考。发现,车由如下对象组成

为了便于协作,我们找轮胎厂完成制造轮胎的步骤,发动机厂完成制造发动机的步骤; 这样,发现大家可以同时进行车的制造,最终进行组装,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具体到轮胎厂的一个流水线操作,仍然是有步骤的,还是离不开执行者、离不开面向过程思维
因此,面向对象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从整体上分析整个系统
。 但是,具体到实现部分的微观操作(就是一个个方法),仍然需要面向过程的思路去处理。
- 不要把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对立起来。他们是相辅相成的。面向对象离不开面向过程!
-
总结
都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都是代码组织的方式。
面向过程是一种“执行者思维”
,解决简单问题可以使用面向过程。
面向对象是一种“设计者思维”
,解决复杂、需要协作的问题可以使用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离不开面向过程:
宏观上:通过面向对象进行整体设计
微观上:执行和处理数据,仍然是面向过程。
面向对象设计者思维
-
面向对象是一种“设计者思维”
。设计时,先从问题中找名词,然后确立这些名词哪些 可以作为类,再根据问题需求确定的类的属性和方法,确定类之间的关系。
- 一种纯粹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式
1)万物皆为对象
2)程序是对象的集合,它们通过发送消息来告知彼此所要做的
3)每个对象都拥有其类型
4)某一特定类型的所有对象都可以接收同样的消息
5)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由其他对象所构成的存储
- 尽管Java是基于C++的,但是相比之下,Java是一种更"纯粹"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