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作者:王朝颖
简介:软件版本更新,原实验步骤与新版本出现略微不同。个人操作仅供参考。

一、视线分析

1、打开ex21.mxd,**data frame,点状图层“观察点”,线状图层“道路”,TIN图层“地形”。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2、在自定义>>扩展模块中勾选3D Analyst。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3、在自定义>>工具条>>选中3D Analyst,实现3D Analyst 工具条的打开。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4、双击data frame1的属性表>>常规>>,将地图单位和显示单位改为米。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5、设置观察点和目标点相对高程。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6、将十字标移至观察点,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直到鼠标移到目标点,松开左键。绘制出视线。由线条颜色判断在连线上的某一点是否可见,由程序左下角文字判断目标是否可见(目标可见)。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二、基于视点的视域分析

2.1产生单个观察点的视域栅格

1、在主菜单选择【地理处理】>>环境。进行设置,将当前工作空间和临时工作空间选为temp文件夹,设置输出坐标与输入相同,处理范围与图层地形相同。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2、在ArcToolbox>>3D Analyst>>转换>>由TIN转出>>TIN 转栅格。将地形TIN转为栅格。若转换失败,转栅格时,加上.tif后缀名(这里加了后缀)。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3、在ArcToolbox>>3D Analyst>>可见性>>视域,输入值如图所示: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设置完成后点击确认,生成可视域分析图层Viewshe1,由内容列表可见,红色为不可见,绿色为可见(将覆盖在新生成的Viewshe1图层以上的图层前的勾选框取消,即可显示)。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这里重新加载,可见生成的可视域,浅色为可见,黑色不可见: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2.2改变观察点的高程

1.打开观察点的属性表>>表选项>>添加字段,字段参数如图所示: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2.开始编辑>>在Spot字段中输入数值90>>停止编辑,保存编辑内容,设置观测点高程为90。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3. 再次使用3D Analyst 中的视域工具,进行可视域分析,生成Viewshe2图层添加到内容列表中。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如图所示,为观测点高程为90米时,可视域范围,蓝色为可见区域,红色为不可见: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三、基于路径视域分析

  1. arcToolbox>>3D Analyst Tools>>功能性表面>>插值shape,设置参数如图所示: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结果如下图所示: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1. 3D Analyst Tools>>可见性>>视域。以路径进行可视域分析(两条道路),参数如图所示: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运算结果如图所示
    ArcGIS基础实验视域分析步骤(图文)

(如果对单条路径进行分析,需在使用【视域】工具前选中要分析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