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用户从“吃瓜群众”变成“众创分子”?
会学习的人,擅长用异见份子的矛,突破自己的盾,用他者的思维,打破自己的定势。
今天,我们请到周一老师(水滴产品学院创始人),来分享做产品进化营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也希望给产品同学带来一些启发——如何打开自己,并在这一过程中,去掉固有的思维定式,看到更大的天地。
以下是周一老师的分享: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和这个时代的关系。”这是《无问东西》让人热泪盈眶的原因,也是我每次做产品进化营都要思考的,“我们究竟能够创造什么?最终能够影响到谁?”。
我希望我们的课程一定不是单纯的教,更重要的是教学相长、一起探索解决产品问题的实战方法。这就需要把“吃瓜群众”变成“创造分子”,不仅仅是给同学们一个产品创新体系方法论,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结合当下正面临的产品命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而对更高阶的产品领导,找到产品的‘卡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做一些产品诊断。
我也在将这些设想落地,比如和阿里巴巴的“共创实验”。
我们都知道,阿里有非常庞大的产品体系,我们需要满足不同层级、不同维度的产品经理需求。我们创造性地设计成三种不同的课程模式:
针对数百位产品经理的大课模式——产品思维与方法体系;
针对数十位高阶产品高管的教练模式——水滴大师兄手把手教你如何破题;
针对少数产品leader的诊断模式——直指命题,与产品同学跨界众创。
▲ 创新课程体系
用“异见份子”的思维,打破自己的定式
针对产品经理的课程体系,前两个模块的课程是“需求挖掘与用户同理心”,“产品增长方法论”。四天两夜的课程上完,同学们给了大量的反馈,有赞赏:
建立了体系化、结构化的产品思考维度;
从案例出发的理论思考,特别接地气,很有体感;
从产品到找到破局点,到不断颠覆行业,这些实战案例冲击力很大;
......
当然也面临挑战——有研究2B业务的同学提出,“2C的案例能不能更少,能不能以2B研究为主”,“教授的内容不够接地气,能不能以案例为主”。
这些挑战也是我意料之中的。我们反复强调,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要以2C的产品思考为根基,深度研究业务,才能真正解决2B的问题。大家都喜欢听案例,但是先建立一个体系化的思考框架,才更容易解决局域的“卡点”。
上面的两点,也是大家最普遍的思维定式,要打破还需要一些时间。
在第3模块《聚焦To B业务的思考》,我们请来2B业务的几位高手,深度解读2B与2C业务之间的本质差异与底层规则:
比如,一撕得,通过一个纸箱的裂变,从C端需求破局,如何为B端市场创造深度价值?
▲ 一撕得创始人兼CEO邢凯:
“杀死纸箱的一定不是另外一个纸箱”
还有即时摄影平台Vphoto,如何把2B产品玩出了2C style?
▲ Vphoto云摄影平台创始人兼CEO大米:
“浅层体验易模仿,底层真功夫决定走多远”
以云掌柜为核心,从最早的2C业务,到后来转型做2B业务,究竟你不确定的对手会在哪里出现,该如何布局以防范?
▲ 云掌柜创始人及CEO邓熔:
“打造好的产品,用户、技术和营销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还请到由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朱恒源教授解析:如何回归到以特定场景下的用户价值为依归。希望帮助产品经理在快速变换的行业中,以用户视角为核心,打造产品运营节奏。
▲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朱恒源:
“产品是满足特定场景下用户需求的载体”
在这一系列课程之后,我期待中的化学反应真的开始了。你会发现,产品同学本身就是非常爱思辨的。有些同学把课程笔记带回到部门里,带着团队一起讨论如何变革产品业务;有同学反思自己之前对2B与2C业务差异的偏颇与局限,又梳理了一些新的思考;有些则把课堂上的产品诊断拿回到部门里,召集大家再次“共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真正的学习就是在思辨中不断求索而来的。会学习的人,擅长用异见份子的矛,突破自己的盾,用他者的思维,打破自己的定势。
怎么让“吃瓜群众”,变成“众创份子”?
我们参加的很多课程,还是老师讲,同学听,其实没有放开自我。放不开自我,就不会吐露真实想法,就不会有碰撞和火花。我们会在课程中设计很多好玩的游戏规则,帮助产品同学突破自我设限,还引入了即兴喜剧的形式。其实这种设计本身,就蕴含产品设计的理念。
▲ 用即兴喜剧的形式突破自我设限
▲ 老师和师兄的加入,给产品同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第一次产品诊断结束,我们的课程领教丁千老师( 水滴产品学院课程合伙人,前海梦创CEO)用了一句话总结,至今都让我印象深刻,“很多同学已经从刚开始的‘吃瓜群众’慢慢变成了参与者、创造者。”
▲ 丁千:同学们逐渐打破边界,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
当我们能够敞开自己,把手上的困惑和思考分享出来,这不光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在无形中帮助他人撕开同质化,提供不一样的思维视角。
就像今年UBDC的主题“进化”,当我们开始认可不一样的视角,开始碰撞的时候,就是在开始“进化”了。对传统领域与数据领域如此,对我们产品经理也同样如此。
这是一个产品人向外以他者的视角来**自己的瓶颈,向内用不断的迭代来锤炼自己的产品哲学的过程。
关于水滴产品学院:聚集中国一群顶尖产品高手,希望用“跨界创新、共生进化“的方式,不断探索产品创新方法论。
相关阅读:
U-App AI版 全新上线
欢迎访问友盟+官网了解详情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友盟+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