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创办宣言:年轻人志气高,先从「问一个大问题」开始

BQ创办宣言:年轻人志气高,先从「问一个大问题」开始

创业不只可以创网站,也可以创「活动」(conference),你知道吗?

甘地说:「你希望看到这世界怎么改变,你自己就当那个改变。」(Be the change that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你知道你也可以从「活动」开始,让世界跟着改变吗?

回 台湾后才知道,这里的一些艺文活动其实已经非常蓬勃,许多人创业真的就在「创活动」的,各高水准演奏会的广告棋帜经常性的挂满马路旁,更多的是小型的艺文 活动、网聚,选在很有特色的地点、讨论很有特色的事情。不过,我发现,这些活动许多仍强调议题讨论,很少是帮年轻人作「心灵成长」或「职涯成长」的,后者 在台北也常有,但往往是正式的、死板的「课程」或「演讲」,是「one way」而不是「two way」的,时代变了,现代年轻人有一大群是已经不甩老人在讲什么了。

今年11月15日与16日两天,又有另一个新活动,可以给大家 参考一下,地点就在大家熟悉的华山艺文中心,活动名称为「The BQ对话日」,英文为「The Big Question Conference」,简称「BQ」,若你还要继续要硬翻的话,就是「给你问一个大问题的对话日」啦!值得注意的是,两天的活动,入场券为1200元台 币,但他们带来的除了前新浪创办人蒋显斌先生、Joi Ito等名人外,还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适合反骨年轻人的「个人成长」的目的。

看到BQ Conference现在已经「做起来了」,我自己有特别的感触。

今 年初到美国参加DEMO展,在湾区遇见一位台湾去的年轻人Jason,当时他在旧金山和伙伴自行开设Apple的软体公司,几个月后,我听说他回台北了, 准备创业,创业伙伴不是别人,而是另一位我自己工作伙伴的老朋友Keli,世界真小啊!当时他们还到南港来,我们聊了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忙、可以合 作,我当时无法给什么实际的援手,只能帮忙介绍人,给一些鼓励这样,现在他们成功的办了几个Salon,最后把整个活动办起来,一个「创业案例」,从点子 到实体,从三月到十月,就在我面前这样萌芽出来了。看看BQ的「创办团队」,国际化非常深,自然而然的,他们也成为在台湾少数策画了非常积极的 「Facebook行销」的活动单位,在Facebook上面的「The Big Question」Group目前已有100多人,他们亦正在制作一个Facebook外挂程式叫「MyBQ」,专门让你问你的朋友「你的大问题是什 么」,还有若干其他的想法,我们拭目以待。

但更有趣的是Jason这次自己的「志气比天高」创业经验。

去年,Jason离开工作,就和每个离开工作的年轻人一样,他希望做一些「他真的想做的事」,当时,他人还在旧金山,就到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想理出「我的人生到底要做什么?」结果一住就是两个星期。

好 山好水之间,Jason感受,他终于为他的生命踩了第一次煞车,年轻快速流动的热血终于稍微有机会缓了一缓,这样一煞车后,他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周全视 野。原本,Jason就像许多年轻人,不断的问自己「该找什么工作,我才会一辈子热爱?」当他把自己脑袋的所有杂物给清空后,他看到自己其实不是自己,他 一直按照着「某人」给他的路在走,最终目标是想要变成「某人」。他问,WHY THAT?

二星期后,他问自己的问题已经变了。他变成:「在人生中,我希望对这世界产生的贡献(contribution)是什么? 」

「我一个微小又短暂的生命,对这世界『表达』的是什么(What is my message to the world) ?」

在 城市中,你听到有年轻人这样问自己,或许你会说,不行啊,年轻人,不切实际哪!但我能切身感受到这种领会,以前人不是爱情就是面包,现代年轻人宁可不要爱 情也不要面包,他们不怕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名片、没有车子……谁说一定要结婚、生子,没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要活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Jason看到,这世界似乎没有一个真正给他的轨道,那,就自创一个吧!就在这时候,Jason遇见了就在离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不远的Monterey举办 的TED大会,这是BQ的发想的起源、是BQ的前身。没多久,就和Keli一起写了创业计画书。他们要创一个活动、一个网站、一个新平台、一个完完全全你 我从来没看过的一股「力量」。

这股力量,回归到每一个参与的小小的个体的我们身上,它在将Jason当时所感受到的「重生」的感觉,来鼓励人们可以做自己的主人。而这个方式,对东方人是全新的体验──

年 轻人做自己,遵奉的圭臬就是:「只要是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虽以「问号」来结束,其实是一颗充满胁迫的问号,他根本已经做好「自 己」的决定了,这问号只是在挑衅罢了。 BQ的主办单位却提出一个「年轻人个人成长」的新概念:你希望营造一种很特别的方式,你要做自己?是的!但是,你呢,要先从问一个「大问题」开始。不断的 对人生的各种宏观问题「丢出一个问号」,问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大问题」。

这不是废话,是大颠覆。 BQ在鼓励年轻人,做自己是对的!当自己是对的!志气比天高,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管,这是我们的世代!但是……你还是要问问题。

而且要问一个和你的志气、你的野心、你的反骨、你的热血同等高的「大问题」!

问了问题,这一群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就可以开始产生「对话」(conversation)。

有了「对话」,这一群桀骜不驯的年轻人之间,就可以产生「社群」(communities)。

有了「社群」后,这一群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就可以互相扶持、互相「合作」(collaborate)。

以 上,刚刚好是三个「C」,Conversation、Communities、Collaborate,这三个步骤,通常是不在这群桀骜不驯的年轻人的字 典里的。这些酷酷的、做自己、想一人改变全世界的年轻人,大家做自己,认为曲高和寡,我一定要让你的眼镜碎成细片找也找不到。 BQ希望把一群「有自己想法」的人找过来,让他们从「互相诘问」,展开合作的开端。这个理念,我觉得不但原创十足,而且,未来还真的有可能发展成比TED 还有意义的全球组织吧。

有兴趣参加11月15日、16日的「The BQ对话日」吗?请按这里付费报名吧。

谈到这 次的创业经验,Jason回顾,从提出理想到实现理想一路不易。今年三月起,BQ慢慢的找团队、慢慢成型,为了累积11月的能量,他们先从一些超迷你的小 活动(他们称为「沙龙」(salon))办起,找来不同的讲者来测试市场的水温,这时候,许多人不同意见丢进来,团队也经历一些争执与变动,一直到现在, 才算是正式的「开幕」。 Jason坦承,11月这场「对话日」活动他们已做好了「绝对赔钱」打算,活动场地可塞250人,但就算250人都买票了,他们整个活动单位依然是赤字 的。但他说,他们希望不要办到最后变成像在办「学生社团」,所以想办法维持一个非常高的定调,希望找来的是「适合的族群」,今年第一次举办,他们的三个元 素定位:「同理心」(empathy)、「我的人生规画」(roadmap)、以及「抱负生活」(conscious living),今后他们要年年举办「The BQ对话日」,有不一样的元素,并且也会开始展现这个小社群经由合作所爆发出的「成果」。

「当我们不断找答案的同时,更要问问题。」这是BQ的主轴。我也开了一个「幸福点点名」的问卷,让大家来询问自己「Big Question」。 Jason说主办单位会抽出一些免费的票出来,只要你问出你的「大问题」,就有机会得到免费的票。大家来拼命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