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驱动的文化微改变

首先是文化,其次是机制,最后是工具。OKR和Scrum都是这样。工具的变革,机制的变革,都是局部,会遇到文化的天花板。

文化微改变,可以通过场景设计。变是可能的。

一些例子:

1. 把会议桌从长方桌变成圆桌,没有明显的首座,讨论以话题自然流动,而不是职位驱动。人坐成一圈,不要人后有人,大家都是前景,都参与贡献。

场景驱动的文化微改变

2.疫情为信任和协作提供了演习机会。抓住了机会,危就变成了机,变成生机组织。

场景驱动的文化微改变

3.尝试协作工具。真实体验什么是协作。

场景驱动的文化微改变

4.即时对会议和活动反思。可采用ORID模型。会议或活动结束时,每人轮流分享下: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打算做出什么改变。

场景驱动的文化微改变

5.感谢卡或感谢地图。感谢是人之常情,为感激之情提供一个场。

场景驱动的文化微改变


改变文化的场景设计的原则:

1.导向性。支撑教练与支持的文化,减少命令与控制。

2.明确性。每个场景下的活动有明确的设计。

3.一致性。相关活动要有内在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朝三暮四。

4.规则性。活动要有规则,规则可以共创。

5.目的性。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每个游戏要有明确的目的。

野生的白虎爬树能力是很弱的,但在动物园里,爬的高度和持续时间都加强。为啥?因为有肉。

场景驱动的文化微改变


文化也是肉,人凭本能知道在什么环境下怎么生存。晚清时人们认为西方人的腿不能拿弯,而能拿弯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文化改变,领导者的认知是阿基米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