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层网络概述
大二层网络概述
以园区和传统(非虚拟化)数据中心代表的三层网络
- 核心层:核心交换机、网关及其他安全设备等;
- 汇聚层:主要是汇聚交换机,在硬件设备上可能和核心交换机一致,承载功能不同;
- 二层交换:因为存在冗余交换设备,很容易形成环路,因此用xSTP协议破环(将环路屏蔽);
- 三层路由:通过路由协议,路由表获取最佳转发路径,不会出现转发路径的循环;
- 部署容易,硬件为主
- 符合数据中心分区分块的架构
Why 大二层网络
虚拟机动态迁移
-
用户层面无感知
-
管理员
- 灵活调配
- 服务器资源
- 物理服务器的维修和升级
-
虚拟机
- 业务不会中断
- IP地址不变
- 运行状态不变
-
因此,虚拟机的动态迁移只能在同一个二层域中进行
-
而传统的三层架构,因为xSTP性能限制,同一个二层域最多50个网络节点,限制了迁移的能力
实现大二层网络的新技术
网络设备虚拟化
目前主流的网络设备虚拟化有很多种:横向虚拟化技术(华为的CSS、istack,新华三的IRF,锐捷的VSU等),纵向虚拟化技术(华为的SVF),跨设备虚拟化技术(如华为的M-LAG),虚拟交换技术(华为的VSS)等。这些技术的产生都是为了迎合复杂多样的业务需求而产生。
- 将冗余的网络设备组合,虚拟化成一台逻辑网络设备,呈现为一个网络节点
- 链路聚合技术等
- 无需部署破环协议
框式设备:堆叠技术CSS
盒式设备:堆叠技术iStack
框盒/盒盒:混堆积技术SVF
优缺点
- 网络逻辑简洁
- 管理维护简单
- 但是和其他技术相比,网络规模更小
- 技术都是厂商的私有技术,只能使用同一厂商设备进行组网
- 构建中小POD级大二层网络
参考链接
http://www.elecfans.com/tongxin/123/20151229396326.html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484933
TRILL/SPB等路由化二层转发技术
TRILL
- IS-IS协议
参考资料
新华三TRILL白皮书:http://www.h3c.com/cn/d_201505/868803_30003_0.htm
Overlay技术
- IT厂商主导,上面的两类技术是由设备厂商主导的;
- 以VXLAN(Vmware提出)、VCGRE(微软提出的)为代表;
- 通过隧道封装的方式;
- 相当于虚拟化成了一个巨大的交换机;
- 用x86服务器承载虚拟交换机的功能;
- Overlay和Underlay承载网络两个控制平面,运维管理困难
EVN技术
传统数据中心二层互联
VPLS或者VPLS over GRE
缺点:
- 配置复杂
- 带宽利用率低
- 网络部署成本大
- 网络资源消耗高
EVN
二层网络互联v*n技术,VXLAN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