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38.201 Rel15中文版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NR;
Physical layer; General description
(Release 15)


5G PHY Layer 38.201 Rel15

1 范围

本文档提供了NR无线电接口的物理层的一般描述。 本文档还描述了3GPP物理层规范的文档结构,即TS 38.200系列。

2 参考

3 定义 符号和缩略语

4 层1描述

4.1与其他层的关系

4.1.1 通用协议架构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无线电接口覆盖用户设备(UE)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无线电接口由第1层,第2层和第3层组成.TS 38.200系列描述了第1层(物理层)规范。 第3层和第3层在38.300系列中描述。
5G 38.201 Rel15中文版
图1显示了物理层(第1层)周边的NR无线电接口协议架构。 物理层连接第2层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第3层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不同层/子层之间的圆圈表示服务访问点(SAP)。 物理层为MAC提供传输通道。 传输信道的特征在于如何通过无线电接口传输信息。 MAC向第2层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子层提供不同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的特征在于传输的信息类型。

4.1.2提供给更高层的服务
物理层为更高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对这些服务的访问是通过MAC子层使用传输信道。细节在[2]中指定。

4.2 层1的一般描述

4.2.1多重访问
用于NR物理层的多址方案基于具有循环前缀(CP)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对于上行链路,还支持具有CP的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为了支持成对和不成对频谱中的传输,启用了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
层1基于资源块以带宽不可知的方式定义,允许NR层1适应各种频谱分配。资源块跨越具有给定子载波间隔的12个子载波。
无线电帧的持续时间为10ms,由10个子帧组成,子帧持续时间为1ms。子帧由一个或多个相邻的时隙形成,每个时隙具有14个相邻的符号。关于帧结构的更多细节在[2]中规定。

4.2.2物理信道和调制
下行链路中定义的物理信道是:

  •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 物理广播信道(PBCH),

上行链路中定义的物理信道是:

  •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 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另外,信号被定义为参考信号,主要和次要同步信号。
    支持的调制方案是
  • 在下行链路中,QPSK,16QAM,64QAM和256QAM,
  • 在上行链路中,QPSK,16QAM,64QAM和256QAM用于带有CP和π/ 2-BPSK的OFDM,QPSK,16QAM,64QAM和256QAM用于带有CP的DFT-s-OFDM

4.2.3信道编码
用于传输块的信道编码方案是准循环LDPC码,其分别具有用于每个基本图的2个基本图和8组奇偶校验矩阵。一个基本图用于大于特定大小或初始传输码率高于阈值的码块;否则,使用另一个基本图。在LDPC编码之前,对于大传输块,传输块被分段为具有相同大小的多个代码块。 PBCH和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方案是基于嵌套序列的极坐标编码。穿孔,缩短和重复用于速率匹配。信道编码方案的更多细节在[4]中规定。

4.2.4物理层程序
涉及几个物理层程序。 物理层涵盖的此类程序是;

  • 小区搜索
  • 功率控制
  • 上行链路同步和上行链路定时控制
  • 随机访问相关程序
  • HARQ相关程序
  • Beam管理和CSI相关程序
    通过控制频域以及时域和电源域中的物理层资源,在NR中提供了对干扰协调的隐含支持。

4.2.5物理层测量
无线电特性由UE和网络测量并报告给更高层。 这些包括,例如, 用于频率内和频率间切换,RAT间切换,定时测量和RRM测量的测量。
定义RAT间切换的测量以支持切换到E-UTRA。

5物理层规范的文档结构

5.1概述
物理层规范包括一般文件(TS 38.201)和六份文件(TS 38.202和38.211至38.215)。 更高层的上下文中的物理层规范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5G 38.201 Rel15中文版

5.2 TS 38.201:物理层一般说明
范围是描述:

  • 第1层文件(TS 38.200系列)的内容;
  • 在哪里可以找到信息;

5.3 TS 38.202:物理层提供的物理层服务
范围是描述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并指定:

  • 物理层的服务和功能;
  • UE的物理层模型;
  • 同时物理信道和SRS的并行传输;
  • 物理层提供的测量。

5.4 TS 38.211:物理信道和调制
范围是建立第1层物理信道的特性,生成物理层信号和调制,并指定:

  •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定义;
  • 框架结构和物质资源;
  • 调制映射(BPSK,QPSK等);
  • OFDM信号生成;
  • 加扰,调制和上转换;
  • 层映射和预编码;
  • 上行和下行链路中的物理共享信道;
  •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
  •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 主同步信号和辅助同步信号。

5.5 TS 38.212:多路复用和信道编码
范围是描述传输信道和控制信道数据处理,包括复用,信道编码和交织,并指定:

  • 信道编码方案;
  • 费率匹配;
  • 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和控制信息;
  • 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和控制信息。

5.6 TS 38.213:控制的物理层程序
范围是建立用于控制的物理层程序的特征,并指定:

  • 同步程序;
  •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 随机接入程序;
  • 用于报告控制信息的UE过程;
  • 用于接收控制信息的UE过程。

5.7 TS 38.214:数据的物理层程序
范围是为数据建立物理层过程的特征,并指定:

  • 功率控制;
  •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相关程序;
  •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相关过程。

5.8 TS 38.215:物理层测量
范围是建立物理层测量的特征,并指定:

  • 控制UE / NG-RAN测量;
  • NR的测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