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概率计算

一、概率

概率的量度尺度是0-1,如果某件事不可能发生,则其概率为0;如果某件事肯定会发生,则其概率为1。

统计学:概率计算

二、维恩图

画一个方框代表样本空间S,然后画几个圆圈代表各个相关事件,这种图被称为维恩图

统计学:概率计算

三、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

A不发生”事件有一种简便表示方法—— A′A′被称为A的对立事件。P(A′) = 1 – P(A)

统计学:概率计算

如果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则只有其中一个事件会发生。

统计学:概率计算

四、相交事件

如果两个事件相交,则这两个事件则有可能同时发生。且P(A∪B) = P(A) + P(B) – P(A∩B)

统计学:概率计算

如果P(A∪B) = 1,则我们说A与B穷举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为互斥事件,则P(A∩B) = 0。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为穷举事件,则P(A∪B) = 1。

五、条件概率

如果要表示以另一个事件的发生为条件的某个事件的发生概率,我们就用“|”符号表示“已知条件”,于是,“以事件B为已知条件的事件A的概率”就可以简写为:P(A|B)

统计学:概率计算

此公式的变形为:P(A∩B) = P(A|B) × P(B) = P(B|A) × P(A)

六、概率树

使用概率树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条件概率。

统计学:概率计算

七、全概率公式

假设要求P(A|B),并且知道上面的概率树上所显示的信息,请问如何求出P(A|B)

依据之前的条件概率公式,欲求P(A|B),需先求P(AB)P(B)

1)先求P(AB)

根据之前条件概率公式的变形:P(AB) = P(A) × P(B|A)

2)再求P(B)

事件B有两种发生方式:与事件A一起发生,不与事件A一起发生。即可以利用下式求出P(B)

P(B) = P(AB) + P(AB)

根据概率树上得知的概率,重写这个式子:

P(AB) = P(A) × P(B|A)

P(AB) = P(A) × P(B|A)

于是:

P(B) = P(A) × P(B|A) + P(A′) × P(B|A′)

此公式便被称为全概率公式

从概率树的角度来看,就是将这些分支的概率相加,求出P(B)

统计学:概率计算

八、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定理提供了一种计算逆条件概率对方法:

统计学:概率计算

从概率树的角度来看,不难推算出这一定理:

统计学:概率计算

、相关事件与独立事件

如果P(A|B)P(A)不等,则我们说事件A与事件B相关事件——这等于说事件A与事件B的概率相互影响;

而对于独立事件来说:P(A|B) = P(A),也就是说事件A与事件B的概率不会相互影响。

先前我们已经知道:

统计学:概率计算

如果事件A与事件B是独立事件,则P(A|B) = P(A),所以对于独立事件来说:

统计学:概率计算

即:

统计学:概率计算

换句话说,如果两个事件相互独立,则通过将两个事件各自的概率相乘,可以算出同时发生这两个事件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