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
背景
**** 官方博客推出的活动“你读过的书,藏着自己的命运”,这话咋一看还挺有道理的,这里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吧。这些年年年搬家,买的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但是还是舍不得扔掉,不常翻的书都收到一个蛇皮袋子里面了,其他的放在收纳箱里,偶尔想起来掸掸灰啥的。
2017年搬家时重要的书
最上面两本厚厚的书是陈丹青先生整理的《木心文学回忆录》,2014年听梁文道先生主讲的《一千零一夜》节目时买的,到现在也没看完,怕破旧了,特意用旧挂历包起来。
近两年买了放在工位上的书:
阅读治愈了年少的心
我有买书的习惯,每年都要买十几本书,一方面是想买书了,另一方面是弥补年少时书籍匮乏的缺憾。十几岁时正是喜欢看书的年纪,可惜没有书看,都是向同学借读者文摘、意林、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来看。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从幸福家庭走出来的人,用童年修复一生;
从不幸家庭走出来的人,用一生修复童年。
应该还有一种中间状态,算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我属于这种情况,所以需要在成年后用一些时间来修复童年的缺憾。买书就是一种,我常常在思考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的原因,我没有蒙受原生家庭的阴影,成长为现在心理还算健康,生活态度向上的状态,跟年少时喜欢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童年多少有些不堪回首,但是我现在的状态却很好。成年之后对过往已经释怀了,阅读治愈了年少的心,也让我对生活多了一份包容和热爱。
成年后的叶公
学生时代时喜欢阅读,多少是因为学业的繁重与烦闷,扎进无关功课的书籍里,能获得片刻的宁静。成年后虽然保持着买书的习惯,看书的习惯偶尔会有,但是有一些 “ 叶公好龙 ” 的成分,因工作需要而必须看的技术书反而经常放在手边,文学类的书籍涉猎的倒是少了。
我有一本书叫《Java 并发编程实践》,断断续续看了两年,工作中时常参考,里面的知识支撑着我近几年的工作,它就像网上调侃的程序员入门的武功秘籍一样,让我能够自如应对并发编程相关的工作。因为它是 Java 的开山鼻祖们的杰作,除了并发编程思想,人家的类注释都是一份详细的 API 文档,让人叹为观止。
这本书就是我职业生涯指路灯:靠着它解决了很多工作中的问题,博客上还开了一个专栏记录并发编程实践的笔记,GitChat 上发表过一篇并发实践的文章。
启示录
烦的时候读读书也挺好,最近陪着毕小宝读的是睡前故事书,童话题材。
生活本是一团麻,姑且先到书籍里寻一片宁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