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路由协议
动态路由协议
动态路由协议
动态路由
基于某种路由协议实现
动态路由的特点
1.减少了管理任务
2.战用了网络带宽
动态路由协议概述
路由器之间用来交换信息的语言,每一种路由都有固定的语言(OSPF和IS-IS),如过想相互学习,交换信息的话必须要语言相同。
度量值
1.跳数,带宽,负载,时延,可靠性,成本
2.路由器会通过度量值来确定最优路由路径
跳数:每次经过路由器跳数都会加1
带宽:宽带的速度
负载:就是每条线路上的流量
时延:就时网络延迟
可靠性:链路的稳定性
成本:每个路由器会有自身的算法,成本越低,线路越优选
收敛
使所有路由表达都达到一致状态的过程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的比较
网络中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相互补充
因为在网络中不可能全是动态路由和静态路由,有一些数据需要走的路是需要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所以就需要静态路由
按照路由执行的算法分类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依据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锁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选择路由
● RIP,IGRP(思科私有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 综合考虑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各条路径的情况选择路由
● OSPF,IS-IS
RIP路由协议工作原理
RIP的基本概念
● RIP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 定期更新
● 邻居
● 广播更新
● 全路由表更新
● RIP度量值为跳数,最大的跳数为15跳,16跳为不可达
● RIP每隔30s发送路由更新消息,UDP520端口
●RIP发送整个路由表信息
路由表的形成
路由器学习到直连路由
更新周期30s到时,路由器会像邻居发送路由表
在过30s,第二个更新周期到了在次发送路由表
注意:路由表的更新周期可以自动,也可以手动设置更新的周期时间。
我们以下图为列,R1和R3会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路由表,也就时R2,R2也会向他们两个发送路由表相互学习。如果在同时开机,同时学习路由表的话,R1会在第二更新周期学习到,每当路由表被学习的时候,它的度量值就会加1
路由环路
环路产生的原因:在路由运行中不可能有同时开启的情况,而基本都是每隔30S更新一次,这里如果R3在更新CD中先发生状态变化,比如毒化了,那么Hop变化成16,此时正好R2更新周期到了,向R3发送本身的路由表,就把原先40的发送了过去,直接把出问题的40网段给覆盖了,并且把下一跳地址变为30.0.0.1了。此时如果有个数据包是发向40网段的,经过R2,查看路由表,找到下一跳30.0.0.2发向R3,R3得到后查看路由表得到,40网段的下一跳往30.0.0.1发,即形成路由环路。
水平分割
可以阻止路由环路的发生
作用:
1.从一个接口学习到的路由信息,这部分不再从这个接口发出去了
2.同时也能减少路由更新信息,占用的链路带宽资源。
图中R1从20.0.0.1接口处学到R2表中30和40网段后,R1再往R2发送路由表时,不会再发送30和40 的路由信息了。从而避免R2地址更新后,R1再把R2之前没更新的地址再发到R2上覆盖此刻真实的地址信息。也能够减少发送的信息量,从而减少占用资源。
RIP v1和RIP v2的区别
RIP v2实验
第一步,我们先进入路由器将所有的IP和网关给配上
第二步:进入每个路由器设置RIP相关设置。
这里宣告相邻的网络段
最后我们ping一下并追踪一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