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脉动所感(一)
最近看《地球脉动》,感觉真是史诗般的壮丽啊。
这里面有太多生命的感悟,可以看到在大自然和生物之间的斗争,为了生存在不断适应和发展,真是应了那句话:适者生存。
当然我们是在文明社会,温饱类的问题已经不需要操心了,但是和大自然的动物相比,我们似乎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 我抽取出几个动物来说。
首先是说下企鹅,企鹅总是给我们一种呆呆萌萌的感觉,但是看了纪录片之后,对企鹅真是肃然起敬。在我的认知里面,企鹅是在很冷的地方,包括我们去动物园的时候也会看到极地海洋馆里有北极熊和企鹅,但是事实上,北极熊和企鹅一个在北极,一个在南极,两者相差太远。
企鹅可以算得上是动物界“做父亲的楷模”了,因为是卵生,所以小企鹅是通过蛋孵化出来的,南极这么冷怎么保暖,企鹅就是把蛋放到自己的脚上,因为雌企鹅已经很虚弱了,所以这个工作就交给了雄企鹅,这样一来,雄企鹅就没法自由活动了,就是这样,它们要经历6周的时间,在极寒的天气里面抱团,在这样的环境下给企鹅蛋提供34℃的适宜温度。而在小企鹅破壳之前,雌企鹅便会凭着外出捕食归来,雌企鹅的肚子贮存着许多半消化的鱼,这样一来就是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了,雌企鹅回来之后,因为小企鹅很脆弱,所以会做个交接,重新由雌企鹅来保护孩子。
另外一类企鹅叫颊帯企鹅,它们外出捕食,孩子只能交由一方看护,看着小企鹅在重重怒浪中归来,一步一挨的样子,着实让人心疼。
另外一类动物是狮尾狒,这是灵长类中唯一以草为食的种类,它们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为了躲避天敌和骚扰,选择在悬崖居住,它们选择了悬崖就要适应悬崖的生活,没有水果和美味,它们的食物就转换为了草,它们的食草占总食量的90%-95%,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感慨。
还有北极熊,我们印象中的北极熊是很可爱的,北极熊虽然会有用,但是他们却需要时不时有浮冰来休息,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会游10到50英里,偶尔可能要游50-100海里,没有了浮冰,他们就只能被淹死。
而我在海洋馆里看到的北极熊似乎已经麻木了,它对于游客已经见怪不怪,也不用担心食物的问题,似乎少了野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还是不大喜欢动物园的。
在干枯的沙漠地带,没有水,而且巨热,铲吻蜥蜴就是通过不断的抬起四肢来散热,要知道这种环境下的温度已经是70度多左右。这么残酷的环境都能生存,除了抬起四肢,他们身上一定有很多我们待发现的奇异功能。
还有拟步甲,清晨的沙丘会聚集一些雾气,在沙漠这种没有水源的地方,它们就爬上3000米高的沙丘,然后摆出下面的姿势来积攒雾气。一点一点的有了一个水滴,就这样露水就是它们的一顿美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