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生活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
《周易》是一个“空套子”,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填进去,消化得了,解释得通。
——冯友兰
易经与科学
1703年德国自然科学家莱布尼兹首次发明二进制,但长时间没有发表。直到从传教士白晋的信中获得有关《易经》和伏羲八卦的资料,才确定了对理论的信心,正式发表了关于二进制的论文,题目是《二进制位计算的阐述--关于只用0与1兼用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
他曾写信给康熙皇帝,要求加入中国籍,他认为伏羲八卦是“最古老的科学纪念物”。
他在德国法兰克福建立了一所中国学院,一直延续了二百多年。
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看到八卦图形成波粒二相性的思想,从而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1937年夏季,玻尔曾到中国上海、杭州、南京和北平等地访问,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947年他亲自设计了自己的族徽,其中心图案是中国的古代八卦“太极图”形象地表示了他的互补思想。
1949年,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在英文版《易经》的序言中指出:
“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
1975年美国高能物理学家卡普拉出版了《物理学之道》一书,他把量子力学理论与《易经》作了对比,认为《易经》与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动力学模型一致,而且八卦图与强子的八重态相对应等等。
沈仲涛的《易卦与科学》、《易卦与代数之定律》
薛学潜的《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及《超相对论》
丁超五的《科学的易》
周永暮的《孔子数理哲学初稿》
刘子华的《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
易经与汉文化圈生活智慧
古代的君王和历代儒生以为《周易》乃圣人之书,其中蕴涵着丰厚的关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从而认为易学研究的任务是挖掘其中的大道理,使圣人之救天下苍生之道得以发扬光大,鼓励儒生学习《周易》是了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能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与天地参。
历代科举考试都有出自《周易》中的题目。
还有一群人学习《周易》是为了占卜算卦,预测吉凶。
“革命”一词,出自于《周易·彖传》中对《革》卦的卦义:“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
“与时俱进”这个词考镜源流,也是来自《周易·文言传》。
以下成语或名词均来自易经:
三阳开泰、否极泰来 、满招损,谦受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妄之灾、谦谦君子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乐天知命......
坤包、坤表指的是?
长沙有个“水风井”,杭州有个“艮山门”。
林黛玉的《葬花吟》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这一年360天是怎么得来的?
《周易·系辞上》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日,当期之日。
蒋介石的名字有何来历?
名介石,字中正。
《周易·豫》六二爻辞是:“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周易·(小)象传》解释说:“‘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