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要不要做管理呢(自我倾听篇)- 学习笔记

【技术管理】要不要做管理呢(自我倾听篇)- 学习笔记

上一篇文章,我们探讨了技术人常见的职业发展方向

【技术管理】职业发展(自我倾听篇)- 学习笔记

不难看出,正在阅读此篇文章的你,想法和我还有大部分技术人一样,做了几年技术之后都会把做“管理”作为一个重要选项来考虑。

不过抚心自问:“咱们适不适合做管理呢?或者说做管理对咱们意味着什么呢?再或者说做管理能给自身带来什么呢?”

【技术管理】要不要做管理呢(自我倾听篇)- 学习笔记

说真的,没有接触管理方面知识之前,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呢?(希望我并不孤独,^_^)

从一些有多年管理经验的前辈口中得知:“现在大部分新晋管理职位的技术人和已经踏上管理之路的技术人,都没有认真审视过自己做管理的初衷。”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决定咱们在这条路上走多久,还能决定走多远、走多好,甚至是否走的开心。

他们当中大部分没有反思自己做“管理”的初衷以下说法最为常见:

第一类:不得已的选择。

典型说法有:

  • “我对技术没有热情,也没有技术特长,所以只能做管理。”

  • “做技术又不能做一辈子,很多前辈都转管理了,我也要转。”

  • “没有办法,公司发展太快了,老板要求我带团队。”

第二类:别人眼里的成功。

典型说法有:

  • “如果能做到公司高管,别人都会认为我是一个优秀和成功的人。”

  • “能够做管理带团队,这样在家人眼中会很风光。”

第三类:不辜负组织的期待。

典型说法有:

  • “上级说我适合做管理,我不能辜负他对我的期望。”

  • “公司需要我带团队,这是公司对我的信任,我一定得做好。”

第四类:对做管理的主观遐想。

典型说法有:

  • “不用凡事亲力亲为,安排下级去做就好了,应该会轻松些。”

  • “做管理越晋升越轻松,你看高管都不坐班。”

  • “做管理可以知道公司详细的发展计划,还有就是钱多事少。”

 

【技术管理】要不要做管理呢(自我倾听篇)- 学习笔记

我属于第二类、第四类 ,你呢?

 

无论上述的哪一类,都很难让咱们在管理之路上走很远。因为上面说的都是属于“外驱力”范畴,而很多时候外力是咱们无法掌控的。如果因为这样的“外驱力”而选择了管理,时间一长就会觉得管理工作越来越烦人,而且并不如自己所期待那样的风光,甚至会怀疑当初自己是否选错了路。

【技术管理】要不要做管理呢(自我倾听篇)- 学习笔记

其实,不是选错了路,而是当初选择这条路的时候没有搞清楚“内在动力”和“真正诉求”,这恰恰也是大部分公司考察管理候选人是否适合做管理的重要因素。

如果搞清楚了“内在动力”和“真正诉求”,最后还需要搞清楚一点:“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做管理。”

或许你会和我一样都有这样的疑问:“我压根就没做过管理,或者只是刚刚做管理,怎样才能判断是不是真爱呢?”

 

搞清楚下面三个重要问题,可以帮咱们找到真爱!!!

 

第一个重要问题:关于“管理的价值观”,即是否认同管理的价值呢?很多新经理其实并不认同管理的价值,经常会跟上级抱怨:

  • 认为招聘面试、辅导员工、向上汇报、开会沟通、流程梳理、资源协调、进度推动、绩效评估等大部分管理工作,都是琐碎的“杂事”,很难从这些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甚至还对于这些工作挤占了写代码的时间而不满。

  • 认为经理是给高工和架构师打下手的,职责就是支持好架构师的工作,所以比较郁闷。

  • 认为管理的工作不如技术工作有价值,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才是最酷的事情。

    有类似上面这些情况的管理者,尽管有很多人认为“你”很适合这个职位,如果自己都不认同管理是有价值的,是不会开心地长久做下去。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否对管理充满热情,并享受这些工作呢?不知道你没有,反正我心中有一个疑问:“我还没有做过管理,怎么知道有没有热情呢?”不用怕,下面的问题能帮助咱们。

    • 是否主动地向自己的上级了解过团队的工作目标呢?

    • 是否主动关心过新同事该怎么培养,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呢?

    • 是否享受去负责一个大项目的协调和推进?它的成功发布是否会给你带来强烈的成就感呢?

    • 是否思考过什么样的流程和机制可以应对团队工作中的那些疏漏呢?

      如果答案都是“否”,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到这些问题,是饶有兴趣,还是非常抵触呢?如果还是“否”,那可能此时还不适合做管理。

      第三个重要的问题:是否看重在管理方面的成长呢?每位管理者都是从技术骨干或业务骨干做起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太多管理方面的学习和积累,好比如:

      • 更大的责任,很多人把晋升管理职位理解成更大的权利和更高的地位,认为经理对于是处于掌控和支配地位的。其实不然,在互联网领域,管理者带领一个团队,更多是意味着承担更大的期待和责任。即便看上去有一定的权利,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团队目标,基本体会不到行使权力的快感。(这是不是如你所期待呢?反正这是我期待的)

      • 更立体的视角,在做工程师的时候,只要做好上级交代的任务就好了。而一旦做管理,为了带好整个团队,就需要考虑上级、下级、评级的期待和要求,而且不能只是关心“眼前”,还得关心“从前”和“以后”,提升看待问题的系统性。(这是你喜欢的能力吗?反正我挺喜欢的)

      • 更灵活的思维方式,经过多年的技术工作训练,咱们养成确定性的思维方式,讲究界限清晰、对错分明、言出必行、不出BUG即可。而很多管理工作却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有些工作的执行边界也是模糊的,甚至是非对错都很难弄清楚。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中,却要追求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对于咱们技术人来说,思维方式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想扩展思维方式吗?我挺想的,活到老学到老)

       

      哇哦,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爆粗了,怎么找个真爱那么多要求,这、这、这很难诶!

      其实,事务都具有两面性的,既然找“真爱”那么多要求,但它们能给咱们带来成长和意外的收获。

      • 成长感:能力和视野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 成就感:成立了团队,能搞定更大、更复杂的项目,做出更好的成绩。

      • 影响力:在“你”的带领下,团队越来越优秀,团队成员都得到了成长。

      当然,能力、成绩、影响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会得到更多的精神和物质回报。所有的付出、成长和积累,都将或早或晚地换回等值的回馈。


本文借鉴《技术管理实战36讲》,作者:刘建国,前百度最佳经理人,果见管理工作坊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