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月球
我的小时候,老家的院子正处在小县城露天电影院的围墙后面。那时候,放映电影使用悬挂银幕。因此,每当晚上放学回家之后,便可以拿个小梯子在电影院围墙后面观看电影了。当然,看到的电影影像都是左右颠倒的,这并不太影响观看的效果。
放假前,学校工会给每个教师发送了电影票兑换券。今天和家人一起去观看春节档期立体影片“
流浪地球”。在影院观看立体影片,无论是音响,还是立体画质,拍摄场景,远比当初在银幕后面看电影好多了。但是,小时候观看观看影片兴奋与幸福的感觉不到了。
这款国产科幻大片,整体效果非常不错。老婆看完之后,对于影片中主人公的命运和情感印象比较深刻,至于为什么人类需要带着地球去流浪,去哪儿流浪并不关心,影片的娱乐性的确比较强。
儿子看完影片,也非常兴奋,只是提了一个问题。
人类在影片中驱动地球去旅行的时候,我们的月球哪儿去了?
^ 地月系基本参数| Wikipedia^
这个提问包括两个问题:
(1)流浪的地球是否需要带着月球去旅行?(2)如果不带着月球,怎么摆脱月球?或者说如何将月球赶走?对于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如何形成的,现在仍然也有争论。其中包括有
撞击说,称月球是地球遭受外星体撞击撕裂处约10%地球物质形成了月球;
同时形成说称月球是与地球在太阳系形成过程所同时诞生的;
捕获说称月球是一个流浪在地球周围的小行星被地球捕获,甚至有可能是地球将金星(Venus)的卫星抢过来的。
地月公转示意图
月球如何形成的说法不一,当然是否带着月球去流浪也肯定会有争执。
相比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卫星来说,月球的个头显得大了些。对于地球的运动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地球和月球实际上是绕着距离地心4375多公里的共同质心在旋转。因此,地球在围绕太阳进行公转的轨迹,实际上应该是一个螺旋线。
由于有了这个影响,所以赞同不带着月球旅行的人会占大多数。摆脱月球会减轻地球行进中的很多负担。
将月球甩掉,一种方法就是向电影中那样,在月球表面安装大型重元素聚变火箭发动机,将月球推跑就可以了。
推开月球
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在月球表面施工,也太不方便了。因此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对偶的形式,就是在规划地球轨迹的时候,有意躲着月球,直接将月球落在身后就可以了。
根据牛顿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原理。推开月球的作用力,和推动地球躲开月球的作用力是相同的。只要大约现在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吸引力就可以了。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只是这个过程就像猫捉老鼠,地球的行进方向需要根据月球的位置进行不断的调整,在摆脱月球之前,地球的行进轨迹会有一定的摆动。
“流浪地球”电影中,直接使用推进火箭将地球推离太阳系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粗暴,与原作中所设计的方式相差很大。但是为了电影渲染情节的需要,就省去了很多合理元素的羁绊,做了大胆的夸张。
地球摆脱月亮
如果将地球直接推理太阳系,则需要克服太阳的吸引力。它的大小为:
太阳对于地球的引力比月球对于地球的 引力大了两个数量级。所以,地球使用大的推力在逃离太阳的时候,分分钟就将月球抛在了身后。
在逃命的过程中,人类是顾不上月球的。地球至少还有人类作伴,而月亮则只能任其流浪。
再见了,流浪的月球。卓老师,您好。如下是我看到的一个抖音视频:
^越野车膜 |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