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四)——Redis基础知识
1、Redis性能测试
通过redis-benchmark命令可以测试redis的性能:
根据官网的说明,redis写的效率可以达到80000/s,读的效率可以达到110000/s。可以看出我得电脑太差了。
2、Redis服务核心—单进程
Redis是单进程模型来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对读写等事件的响应是通过对epoll函数的包装来做到的。Redis的实际处理速度完全依靠主进程的执行效率。
epoll是Linux内核为处理大批量文件描述符而作了改进的epoll,是Linux下多路复用IO接口select/poll的增强版本,它能显著提高程序在大量并发连接中只有少量活跃的情况下的系统CPU利用率。
3、默认16个数据库
Redis默认装有16个数据库,既可以分担业务压力,也可以使业务逻辑更加清晰,类似数组下标从零开始,初始默认使用零号库。从配置文件redis.conf中我们就可以看到: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0,可以使用SELECT 命令在连接上切换数据库id ,比如切换为数据库1,从下标上就可以区分:
关于数据库的一些常用命令(redis也支持命令自动补全,使用Tab键):
- select :命令切换数据库:select [index]
- dbsize :查看当前数据库的key的数量
- flushdb:清空当前库
- flushall:清空全部库
4、默认端口是6379
Redis的默认端口是6379,在配置文件中可以查看:
5、常用键(key)的命令
1、set key value :添加一条记录
2、get key :获取字符串key的值
3、del key :在 key 存在时删除 key
4、exists key : 检查给定 key 是否存在
5、move key db:将当前数据库的 key 移动到给定的数据库 db 当中
6、persist key :移除 key 的过期时间,key 将持久保持。
7、rename key newkey :修改 key 的名称
8、type key :返回 key 所储存的值的类型
9、keys * :查看所有的键值
10、ksys k* :查看所有包含k的键
11、clear :清屏
12、expire key seconds :为给定 key 设置过期时间,以秒计。
13、ttl key :以秒为单位,返回给定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TTL, time to live)。-1表示永不过期,-2表示已过期。
更多的命令查看:http://redis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