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视频小知识(码率,比特率,视频编码等)
视频:
(以下说的都是视频的,不包括音频)
1.码率近似等于比特率
视频文件大小就是由码率决定的,而且是成正比。 码率的单位是kbps,也就是kb/s
简单来说,码率越高越清晰(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
2.帧率:
指的的视频每秒钟播放的图片数目,电影基本的帧率为24帧每秒(大于这个数时肉眼就看到的是流畅的视频了)
二维动画的帧率为15帧每秒。帧率越小,那么你看到的视频就会越卡。动作就不连贯。(游戏的话60fps就够了)
3. 分辨率:
就是视频的尺寸大小,如标准的720P视频就是每一横排有1280个像素,每一列有720个像素,总的像素就是 1280x720个,这个乘积即是视频的分辨率。
一般情况下,分辨率越大,视频就越清晰。但是关键要看你的视频的来源(码率高不高,拍摄设备的成像质量好不好)。
4. 封装 :
我们平常我们所看的视频文件后缀都有诸如mp4、rmvb、mkv、avi等等 (各种类型的具体差异这里就不阐述了),这些是文件的扩展名,其实这背后也意味着文件的封装格式。
封装相当于一种储存视频信息的容器,我们所看的视频包含音频和视频两个部分(有时还包括字幕),H.264就是视频编码,aaC、mp3等是音频编码,我们把用H.264视频编码和MP3音频编码按照mkv的封装标准封装起来,这样我们看到的就是mkv格式的视频文件。
封装格式并不影响画质,它只负责把内部的视频轨和音频轨集成在一起,并不对内容造成影响。
5.视频编码:
编解码格式 是数据按那种方式编码压缩,便于网络传输和降低带宽的需要;
文件格式 是将内容按具体的编码格式压缩后,以该文件所规定的格式进行封装的结果,即容器的概念
文件播放 则按容器数据的存放方式解析,提取出编码数据然后解码后交由播放设备进行播放。
原始视频通过摄像头采集进来以后很庞大,要想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就必须要进行压缩,于是就有了编解码标准,原始视频文件经过压缩以后就有了不同的格式,比如通过h.264压缩的就是.264格式,其它的同理。而我们看的电影之类的视频(AVI,MPEG,MOV)除了包含图像外还有声音,它是将视频和音频封装以后的结果。
视频编码方式
就是指通过特定的压缩技术,将某个视频格式的文件转换成另一种视频格式文件的方式。视频流传输中最为重要的编解码标准有国际电联的H.261、H.263、H.264,运动静止图像专家组的M-JPEG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运动图像专家组的MPEG系列标准,此外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应用的还有Real-Networks的RealVideo、微软公司的WMV以及Apple公司的QuickTime等。
视频格式即容器
就是把编码器生成的多媒体内容(视频,音频,字幕,章节信息等)混合封装在一起的标准。容器使得不同多媒体内容同步播放变得很简单,而容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多媒体内容提供索引,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容器存在的话一部影片你只能从一开始看到最后,不能拖动进度条(当然这种情况下有的播放器会话比较长的时间临时创建索引),而且如果你不自己去手动另外载入音频就没有声音。
视频的编码格式有h.263,h.264,mpeg-4等
视频的文件格式有AVI,MPEG,MOV等格式
h.263,h.264,mpeg-4是3种不同的编解码器。
以上是参考互联网上的资料的个人总结